近年来,烟台理工学院以学院揭牌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契机成立院校研究所,在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同时,探索研究建立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学校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效动力”,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22-08-08 243 0

为培养适应青岛城市发展规划乃至山东省重点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青岛黄海学院打造了以同频共振、师生协同、层级递进、开拓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构建多层次知识链条、多元化师生合作链条、多阶段实践和孵化链条等多个维度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突出海洋、智能化特色。
2022-08-08 328 0

7月26日-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大赛全国赛共评出一等奖63名教师(团队),二等奖142名教师(团队),三等奖201名教师(团队),优秀组织奖25个单位。我省推荐参赛的18名教师(团队),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一等奖数量和一、二等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4位,相比第一届比赛实现一等奖“0”的突破和重大突破,省赛承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奖。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崔淦、山东师范大学宁静波、山东建筑大学何文晶、山东理工大学张厚升等4名教师(团队)获得一等奖。
2022-08-07 245 0

7月18日-29日,山东省第58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近年来,我省参加普通话测试的人数不断增加。2021年测试量达81.9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测试人员范围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建立测试机构139所,涵盖16地市和123所高校。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我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管理,满足了各普通话测试站和筹备建立普通话测试站的高校对测试员的需求。
2022-08-07 295 0

7月28日,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德州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出席并致辞。开幕式上,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省委外办主任蔡先金、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共同签署《共建中国(山东)—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基地合作备忘录》,并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10家基地成员单位授牌。
2022-08-07 400 0

7月24-26日,教育部工作组来我省调研指导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工作组听取了我省及济南、青岛两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场查看了济南基础教育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和青岛民办教育智能服务平台,实地调研了济南、青岛两地校外培训机构,与机构负责人、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2-08-07 225 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运用各方力量,更好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新‘朋辈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走近每一名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多彩;通过‘心育+美育’,把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多措并举,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
2022-08-05 212 0

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和需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部署要求,潍坊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三年内,年新建公办幼儿园360所、义务教育学校134所、高中学校10所,确保202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学生就近入学有保障”。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组专班,强机制,抓落实,不断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按时完成既定任务目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幼儿园251所、开工率70%,完工139所、完工率39%;开工建设中小学93所、开工率65%,完工36所、完工率25%。
2022-08-05 305 0

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的孩子们在校园的草地上活动。任敏 摄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家住山东潍坊寿光市羊口镇的刘树亮夫妇,今年做出了一个“反常”的决定,毅然将在城区寄宿学校就读的孩子,转回老家羊口镇新区小学,让孩子由“城里娃”变成了“乡下娃”。
2022-08-05 272 0

教师资格认定是一项重要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每年两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办理时间集中、申请人数多。而传统办理流程涵盖网上报名、体检、现场确认(提交纸质体检结果、无犯罪记录证明)、发证等多个环节,涉及体检医院、公安、审批等多个部门,程序相对繁琐、部门间奔波、办理时限较长。
2022-08-04 233 0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实习生 郑诺   本报通讯员 张永喜   “孩子参加了学校朗诵社团、机器人社团,收获特别多。他说比外面的教育机构教得有意思。”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二年级14班学生何泊汉的母亲李晓告诉记者,面对学校开设的52个兴趣社团,她和孩子挑花了眼。   莲池学校校长郭兆红介绍,兴趣社团是学校课后服务第二时段的课程。学校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第三时段是“再延时服务”,面向部分晚回家的学生。   李晓的大女儿何沐恩是莲池学校2015级的学生,那时李晓夫妇工作繁忙,何沐恩接送只能托付给家中老人,但放学后的作业辅导家长盯不上。如今,何泊汉不出校门,就能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在老师的辅导下,他的学习效率和做题正确率显著提升,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完成作业之余,还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兴趣社团。李晓说,课后服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围绕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制定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经费保障措施以及引进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办法,课后服务应开尽开率达到100%,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有需求学生全面覆盖,托管难题有效解决。何泊汉就是享受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之一。   强力改革、努力创新、奋力攻坚,我省基础教育领域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破解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难题,基础教育发展稳居全国第一阵营。今年,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工作组获得“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荣誉称号。   聚焦乡村教育薄弱短板,山东在全国创新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以提升乡镇驻地学校办学水平为着力点,靶向施策,重点打造,辐射带动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的教育集团、联盟1926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62所,实现集团内学校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去年,我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乡村教育振兴建设试点先行区。   吴言臣是新泰市谷里镇初级中学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今年是他在这所学校工作的第11年。10年前,谷里镇初级中学桌椅不配套、墙壁破损,校园周边道路尘土飞扬。“一支粉笔、一张嘴,上完一堂课。”谈到变化,吴言臣举例说:“以前和学生们讲神舟飞船发射,我只能口述。如今,通过教室多媒体,学生们能直接收看发射实况。”   谷里镇初级中学校长杨训彬说,学校已普及使用触摸式智慧黑板,教学课堂实现智慧联网,乡镇学校也可以共享优质课堂资源。此外,学校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成立学生兴趣社团20余个,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推进339个乡镇开展强镇筑基工作试点,推动各级投入财政资金4.65亿元,实施条件改善项目677个,乡镇驻地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2022-08-03 421 0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突出行政推进特点,坚持区域全面覆盖,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呈现持续深入、广泛参与、双向衔接、家园合力的生动局面。
2022-08-03 325 0

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疫情防控形势下人员聚集风险,临沂市强化数字化思维,创新实施教师资格认定掌上确认,实现由“网上办”升级为“掌上办”。202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共完成认定25138人次,其中,“掌上办”认定23945人次,占总认定人次的95.25%,大大提升了申请人办理便利度,相关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2022-08-03 257 0

近年来,济宁市语言文字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所有县市区均创建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三类城市,济宁市教育局被授予“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所有学校全面通过语言文字达标学校验收,2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6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7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
2022-08-02 362 0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通过“定制”培训,为当地企业量身打造培训项目,受到企业认可与欢迎。2020年度,学院获批烟台市培养计划1628人,占全市年度培养计划总数的47.5%;2021年度,学院获批烟台市培养计划3297人,占全市计划总数的58.28%,两年总计4925人。培训区域涵盖了烟台市辖属的所有县市区;培训专业工种共12个;合作企业达54家,包括了有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
2022-08-02 250 0

济南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政府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聚焦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等任务,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试点目标。
2022-08-01 229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