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教育部今天在河南安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情况,并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等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船出海”,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青职力量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强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上提效度、在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上有韧度,立足区位优势“借船出海”,着眼企业需求“同船出海”,锚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造船出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新航程上笃定前行、行稳致远。
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 产教融合 作出“向海图强”交院贡献
山东交通学院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校地共建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突出发挥威海校区驻地优势,主动对接威海市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服务“向海图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教育贡献
6月2日,教育部与北京市会商会议、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京津冀地区)在京举行。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出席会商会议。主题教育中央第二十三指导组组长胡文容出席咨询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咨询会,并与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吴岩,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河北省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董兆伟,主题教育中央第二十三指导组副组长于春生出席有关活动。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教育系统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中国教育报】李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赋予教育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山东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努力推动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为粮食丰产贡献“高校智慧”
北纬33度地区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基本位于淮河沿岸和秦岭之南。这里光热资源丰富、雨水充沛、地势开阔,适宜农耕,民间素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赞叹。享誉全国的“皖北粮仓”就坐落在这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