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召开
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课程、能力标准、工作指南,并就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构建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吴岩出席会议,翁铁慧主持会议。
川港澳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教育论坛顺利举行
近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技厅及香港理工大学支持的川港澳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教育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川、港、澳三地的17所高校代表参加活动。
山东科技职院: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 赋能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加强数字化融入,推进实体设备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创新实验实训平台,实施场景浸润、职场育人,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民日报】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促进技能成才
图①:江苏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孟维在调试中心回转体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李英杰摄
图②:广东省汕头市金明精机公司的新型学徒制钳工教学点。杨英杰摄
图③:山东省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学院学生侯佳(左)在训练中。孙德儒摄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四链”融合 切实提高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共融,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等资源优势,牵手大院大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产业能力,切实提高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造“四链融合”新局面
多年来,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开展合作,已为社会培养15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在校企共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新局面。
山东农业大学:坚持“四个融合”,聚力培养当代新农人
山东农业大学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依托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四个融合”,形成了以管理驱动、平台驱动、项目驱动和赛事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四驱”工作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学业生涯的全员覆盖、深度融入。
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多方合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近日在江苏常州成立,这是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标志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的全面铺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表示。
产教研深度融合政校企协同育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若羌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8月12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若羌现代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若羌县隆重举行,翻开了政校企联合培养转化若羌特色优质资源的新型大国工匠、“深化产教研深度融合、探讨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日照经开区:创新体教融合新路径,构建青少年“体+育”新模式
近年来,日照经开区不断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大力实施学生体质提升工程,创新探索体教融合路径,积极培育“一校一品、一生多能”特色体育品牌,构建“一体化蓝图设计、多元化体育特色、多样化活动赛事”体教融合体系,促进教育、体育同频共振,共绘育人“同心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河南城建学院:“三个强化” 夯实“德育为先 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河南城建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围绕“三个强化”下功夫,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德育为先,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伊犁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7月24日,由伊犁州教育局、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组成的伊犁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式开班。
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 产教融合 作出“向海图强”交院贡献
山东交通学院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校地共建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突出发挥威海校区驻地优势,主动对接威海市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服务“向海图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