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校教師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佳績
近 日,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現場賽在浙江大學舉辦。我市共 11個教師(團隊)參賽,共獲得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4 項、三等獎 5 項,一等獎獲獎比例居全國第 11 位、中西部第 4 位,實現正高職稱一等獎 “ 零 ” 突破。
我市2023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公布
我市2023年全國成人高校招生考試8月25日至8月28日報名。考生可登錄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招考資訊網”進行網上報名。申請免試成人專升本的考生同期進行報名,逾期不再補報。10月10日起,考生可自行上網打印準考證。
我市多所高校開通心理咨詢通道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日前相繼發布通知,開通心理咨詢通道,針對學生具體面對的情形進行個性化心理服務,爲身處各地學子的健康心理保駕護航。
我市多所高校發布通知學生如遇緊急災害可申請臨時困難補助
近日,受台風“杜蘇芮”影響,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昨天,記者從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相繼發布通知,學生如遇緊急災害可向學校申請臨時困難補助,确保不讓一個學生因爲受災而影響學業。
2023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結束
截至7月26日,我市高級中等學校普通高中階段招生全部結束。繼我市普通高中階段藝術類高中學校、市九所重點高中學校錄取結束後,市内六區以外區其他高中學校陸續進行錄取。上述各區面向本區招生的100所普通高中學校共錄取新生45800餘人。市中招辦統一進行市内六區其他高中學校及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高中學校錄取,81所招生學校共錄取新生26400餘人。
我市12人榮獲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近日,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公布了 2022 年 “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 獲獎人選名單,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教師鄭添華和重慶大學畢業生吳冕之等共 12 人獲此殊榮 。
我市藝術類高中和9所市重點高中錄取結果可查
2023年我市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工作正在進行,截至 7月19日 , 7所藝術類高中學校 、 9所市重點高中學校和實驗中學王克昌班的錄取工作已結束。7所藝術類高中學校共錄取新生830人,9所市重點高中學校和實驗中學王克昌班共錄取新生4681人。
我市藝術類、體育類、普通類提前本科等批次錄取結果可查
2023年我市藝術類本科批次、體育類本科批次、“強基計劃”、普通類提前本科批次及香港院校的錄取已經基本結束,共計錄取 5300餘人。各批次有關招生院校的錄取最低分可詳見招考資訊網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微信公衆号。
我市召開全市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調度電視電話會議
6月16日,我市召開全市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調度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主會場設在市政府,各縣區政府設分會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龍國英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英,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黃琰,市公安局、市安委辦分管負責同志,市防溺水各督查組組長,市局屬學校、省屬事業單位辦學校、市管民辦學曆教育學校校長在主會場參會。
我市召開全市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工作推進會
爲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決策精神,6月28日下午,南京市“雙減”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召開全市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工作推進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勇,市政府副市長、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孫百軍,市“雙減”辦主任、市教育局局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吳秀亮出席會議。
我市舉辦電子商務領域校企握手促就業專項對接會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決策部署,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滿足電子商務行業人才需求,促進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 6 月 26 日,市教育兩委、市商務局聯合舉辦電子商務領域校企握手促就業專項對接會。市教育兩委、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 8 家電子商務龍頭企業、 6 家電子商務園區和協會以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25 家高校代表參加活動。
我市舉行“校企緊握手”專題系列活動天開高教科創園校企對接專場
日前,市教育兩委會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門,攜手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15 所高校、 63 家高新技術企業走進天開高教科創園,舉辦“校企緊握手”專題系列活動天開高教科創園校企對接專場,聯合“政産學研金介服”搭建握手通道,爲入駐天開園項目提供高質量服務。
我市教育系統5家單位入選全國2023年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日前聯合發布 2023 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認定名單,全國共 147 個單位入選,我市 8 家單位榜上有名,在各省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我市教育系統共有 5 家單位入選。
我市發布校外培訓重要提示
高考、中考将至,一些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個人和機構抓住學生家長想要快速提分的迫切心理,組織無資質人員開班培訓,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甚至宣稱聘請了名校教師、教研室出題老師進行培訓,借此收取高額培訓費,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