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个人项目文艺展演落幕
2022 年度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个人项目文艺展演近日落幕。本次展演包括朗诵、民乐、戏曲、舞蹈、曲艺等 15 个项目,全市 8700 名学生参与市级展演。展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时段、分场次错峰展示。
闽江学院举行2022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近日,闽江学院举行2022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今年暑期,闽江学院将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结合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福建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好年华,聚福州”暑期游学等区域实践品牌,“暖风支教”“百镇百村”等学校实践品牌,组织百镇百村调研、暖风服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振兴等十余类专项实践队,共计454支团队,4430多名师生深入基层,投身实践。
福建商学院师生赴武夷山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7日至30日,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进乡村,非遗促振兴”和“融媒助力,‘艺’睹风采”等2支师生社会实践小队赴武夷山市三姑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国情乡情调查、参观红色文化场馆、志愿服务、资助政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市开展协同育人创新项目美育实践课堂“七一”党史特别体验活动
6 月 29 日上午,我市协同育人创新项目美育实践课堂“七一”党史特别体验活动在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拉开帷幕。师生代表参观展览、“触摸”历史,在令人难忘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庆“七一”。
德州聚焦“双减”:开展低段非纸笔绿色测评项目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的部署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行为,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德州市积极探索开展低段非纸笔测试工作。
青岛大学“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青岛大学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路径,积极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和如何干好的问题。
西藏44个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挂牌建立 “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根据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文物局、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21〕8号) 要求,需积极推进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建设,共青团、宣传、教育、文化和旅游、退役军人事务、文物、妇联、科协等系统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级各类博物馆(院)、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烈士纪念设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文化宫、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阵地,具备条件的应建设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为少先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4个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符合“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条件,区教育厅、区少工委商议决定在44 个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挂牌建立“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相关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
我省开展“壮丽河山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暑假期间开展“壮丽河山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福州工商学院举办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展活动
6月7日,福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喜迎二十大,共筑青春梦”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作品展开展,设置了“喜迎二十大”专题海报展、“图说百年大党”专题绘画展、“影视百年成就”专题科技展等。
据悉,作品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指导的本学期35个授课班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历时一个学期,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温度以及中国声音等六大板块,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与成就,共完成560份作品,从中遴选35份优秀作品参展,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强化实践育人行动 在社会实践服务中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组建实践育人团队、确立实践育人项目和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对话转向实践行动、变理论教育为社会体验,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