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聚力教育強鎮築基,創新探索實施路徑
近年來,煙台招遠市本着“頂層規劃、全域一體”的總體思路,通過創新機制、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強鎮築基工作高位高質發展,有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我市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
4 月 24 日,我市召開“十項行動”見行見效主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我市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制定《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方案》,明确 10 個方面 33 項工作任務,主要解決人才引領驅動、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科技創新能力、體制機制貫通融合等 4 個方面的問題。
定向導航,推動四川“國培計劃”項目精準實施 ——教育部專家工作組線上視導調研我省2022年度 “國培計劃”中西部骨幹項目實施情況
按照《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開展 2022 年 “ 國培計劃 ” 中西部骨幹項目視導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爲深入了解中西部省份 2022 年 “ 國培計劃 ” 的實施情況 , 全面推進精準培訓和提質增效, 4 月 19 日下午, 以 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專家 黃佑生爲組長的教育部視導調研 專家工作組一行 4 人,采取線上方式, 對我省 2022 年 “ 國培計劃 ” 中西部骨幹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遠程視導調研 。 教育廳教師工作處、基教處、民教處、體衛藝處、省教科院、省評估院、省教師發展中心、省國資裝備中心、省教育信息化與大數據中心等相關處室(單位) 負責同志 ,部分市(州)、縣(區)教育主管部門,縣 ( 區 ) 教師發展機構、承訓院校(機構) 負責師訓工作的參會代表共計 50 餘人,在教育廳機關六樓會議室集中參加了線上視導會議。
濟南市:創新實施“泉融和”特殊教育品牌
濟南市創造性地利用濟南“泉家文化”,首創“泉融和”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品牌,通過課程融合,醫教結合,家校社聯合等,大力發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更好滿足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康複需求。目前,全市現有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13所,教職工614人,小學、初中、高中、職專階段在校生共計4053人,其中特教學校就讀1251人,送教上門830人,1972名殘疾兒童少年進入普通學校随班就讀。
泰安市:探索實施思政教育“首課負責制”
泰安市創新推出思政教育“首課負責制”,即每天擔任第1節課的任課教師,不分學科,都要承擔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利用每天第1節課的前5分鍾時間,結合重大時事、社會熱點、教學内容等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集中進行思政教育,回應學生成長困惑與需求,構建起了“人人講、科科講、天天講”滴灌式、潤心田、培根鑄魂的思政教育格局。
錢塘區實施中小學生“舒心躺睡”計劃
近日,杭州市錢塘區2023年度十項民生實事公布,學生健康項目繼續榜上有名。繼去年“亮眼行動”後,錢塘區把重點投向“午睡計劃”:新的一年,錢塘區将讓全區44所中小學的5.7萬名學生實現午休“舒心躺睡”,同時開展兒童青少年正脊行動,全覆蓋篩查義務教育段學生5.7萬名。
2023年我省教育系統将組織實施這十二個專項行動計劃
從河北省教育工作會議獲悉,2023年,河北省将圍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河北教育場景,推動建立部省會商戰略合作機制,組織實施十二個專項行動計劃,持續提升河北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加快教育強省建設進程。
鄭州工商學院:實施六大工程 把黨建思政工作落到實處
鄭州工商學院緊密圍繞“培養什麽人、如何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制定《黨建思政工作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強基固本、培元鑄魂、旗幟引領、先鋒示範、文化鑄校、守紀清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學校黨建思想政治水平,以高質量黨建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煙台市芝罘區: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近年來,煙台市芝罘區牢牢把握優勢教育資源,搶抓戰略發展機遇,在煙台市率先啓動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運用“五層級專家團隊培訓鏈”“‘N+創’整體實施推進鏈”“重特色課題研究推廣鏈”“按節點精準督導評價鏈”智鏈驅動,形成“培訓專家庫、學習資源庫、樣本案例庫”三維體系,達到“行政賦能體、學校融創體、教師層進體”聯動提升。
四川各高校開展中長期貸款項目實施推進工作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近期,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下發了報送中長期貸款項目的通知,四川各高校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報送了一批優秀的“高等學校中長期貸款備選項目”。
山東職業學院實施“三大行動”推進綠色校園建設
山東職業學院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過實施綠色标準建設、美麗校園建設、踐行綠色生活“三大行動”,着力建設綠色生态校園,打造“綠色山職”,教育引導廣大師生不斷增強生态文明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