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六好建设”
2022年学校获评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学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抓统管,将文明校园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机制、持续推进。学校党委把推动驻地城市文明发展视为学校文明发展的有效手段,校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亲自带队对学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进行现场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对照创建指标,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全体师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态度和最扎实的工作,向创建全国文明校园阔步前行。
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办好人民满意的开放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首次把“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进一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教育报】党建融合赋能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纵向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横向发力,以“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山东建筑大学:构建绿色校园建设新格局
山东建筑大学坚持多措并举,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完善绿色校园建设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绿色校园建设新格局。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三大措施” 扎实推动职教人才培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凝聚共识,踔厉奋发,围绕“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鲜明导向,强化建设技能型社会使命担当,立志职教强国,扎实推动职教人才培养
临沂大学: 实施“六大工程” 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临沂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沂蒙、协同育人、求实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办学理念,密切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以“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弘扬沂蒙精神,推进省市共建、城校融合,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河南工业大学:抓好“四个关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河南工业大学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系统宣讲、深刻领会和实践笃行上下功夫,切实将全校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青岛科技大学: “五个促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为”方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两服务一引领”为主线,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突破,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力推进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
烟台大学:坚持四个导向 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
烟台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原则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优化导向,全面深化人事制度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鲁东大学:全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鲁东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格局。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三融合”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为契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产教、市校“三融合”,着力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出了有益探索。
河南工业大学:“四强化四到位”讲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河南工业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以及属地郑州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爱校情怀,树立责任担当,培养感恩意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讲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