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深化高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就业末位专业将面临淘汰
近日,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以“服务发展、适应需求、促进就业、协同创新”为原则,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有效运转的省校两级“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整体缓解,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山东科技大学:构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将思政、实践、科技、产业、文化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近两年,学校有超过2000家企业到校招贤纳士,为4000余名研究生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毕业生与岗位比例达1比8。
中国教育报:创新青少年科技英才培养模式
■新赛道的教育加速·厅长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高度,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部署。一直以来,广西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校园科普工作,课内注重科学课程教学,课外注重科技活动开展,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郑州西亚斯学院管理学院:培养具有全球胜任能力的“未来管理人才”
随着产业融合化升级,行业边界模糊化的特征开始出现,突破边界的通识型、创新型、领导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郑州西亚斯学院依托多学科综合优势,不断进行教学及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胜任能力的“未来管理人才”。
河南省“新工科”重塑升级暨工业软件人才自主培养高峰论坛召开
河南省“新工科”重塑升级暨工业软件人才自主培养高峰论坛在郑州召开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落实“高端、特色、开放”办学理念,培养“双碳”应用型人才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聚焦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学校“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理念,在黄河三角洲全力打造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新引擎,建设“双碳”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 体系 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以提升“三力”为抓手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坚持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为着眼点,以强化科学教育创新力、教师队伍战斗力、名师工作室引领力为抓手,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教育齐头并进,着力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为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郑州科技学院:“四个精化”打造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链条
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创新育才模式,优化聚才机制,搭建用才平台,在“引”“育”“留”“用”上持续发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强校”战略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模式引领研究生人才创新培养
青岛农业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强农兴农使命,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让农村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科技小院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径。学校将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已有建设基础上,积极申请并获批2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获批2023年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小院建设质量数量均位居山东省前列。青岛农大“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该模式以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突破点,着重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力量,积极助力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以“科技小院”模式申报的志愿服务案例,在2022年获得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团体奖1项。
四川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建设首批10个左右省级培养基地
近日,2023年四川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四川将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首批10个左右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制定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023年南京市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会议召开
日前, 2023 年南京市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会议召开,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市级培训机构负责人、市直属学校分管校长,各区教育局分管领导、人事科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主任(校长)、分管主任(校长)、培训部主任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