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通知:暂停全省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
为贯彻落实省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从严从速从紧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要求立即暂停全省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做好7日内参加涉疫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班的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督促所有参训学员与同住人员完成3天3次核酸检测。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2022年9月开展以“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主题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教育部印发通知做好庆祝今年教师节工作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22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22〕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疾控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疾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清廉河南建设清廉学校创建行动工作方案》印发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我省清廉学校创建行动,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印发《清廉河南建设清廉学校创建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统筹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统筹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统筹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统筹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财政部修订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坚持勤俭办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近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财政部修订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坚持勤俭办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近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教育部印发通知,2022年遴选1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2023年分两批遴选不少于2000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其中2022年遴选1000门左右。带动分批遴选建设不少于3000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和一大批优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通知》还提到了哪些具体要求?一起来了解——
省教育厅印发全省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切实提升师生法治素养,7月19日,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五部门印发意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