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山东职业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发展变化,率先行动、整体布局、稳步推进,创新实施了四融合、四阶梯、四清单、四支撑的“四四制”劳动教育模式,开创劳动育人新局面。
创新“劳”与“德、技、艺、创”兼修的四融合劳育理念
以劳融德,成立全国劳模李增足工作坊、全国模范教师艾菊兰工作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劳融岗,立足学科建设实际,注重从符合需求、突出特点、培养个性三个方面设计劳动教学内容,统筹岗位实习、日常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济南铁路局、济南地铁、鲁南制药等企业一线参观学习,促进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深度融合。以劳融美,将劳动教育引入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体系,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中认识自我,塑造心灵,涵养品格,引导青年学子在劳动中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切身感受到劳动带来的美的享受。以劳促创,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依托学校丰富“双创”育人资源,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为抓手,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着力构建创造性劳动育人体系。
明确“会、善、乐、爱”的四阶梯劳育目标
以劳动教育启发学生“会劳动”。建设省内首批VR工匠体验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全学段参与劳动,每学年必须完成劳动实践28课时。以劳动实践锻炼学生“善劳动”。设立“一院一区”劳动实践区,各书院结合实际打造有“我们都在山职行”“携手共植同心树,联袂共护母亲河”等特色劳动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丰富生活劳动实践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被动劳动变为主动劳动。以文化浸润促进学生“乐劳动”。依托学校融媒体中心,利用官方微博、微信、至谷大屏等大力宣传劳动文化。将每周四确立为“劳动活动日”,组织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绿色校园”建设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以榜样引导激励学生“爱劳动”。举办“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师生近距离与劳模谈心交流。组织“三级劳动之星”“山职之星”等评选活动,选树身边敬业奉献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乐于劳动的内在动力。
设计“菜单+清单+订单+存单”的四清单劳育内容
设置任务菜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从劳动知识、劳动态度与情感、劳动技能、劳动创造、劳动效能与劳动习惯六个维度出发,分年级梯次递进,循序提升劳动素养,并设置劳动实践任务量标准,力求达到“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劳动效果;设置专业清单,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结合各专业实际设置不同劳动内容,形成“一专业一特色”的专业劳动清单,学生也可根据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因素进行自主选课,实现劳动素质对口培养;设置岗位订单,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对标企业岗位需求,绘制岗位技能画像,联合各大铁路局、地铁公司等组建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指导学生,实现劳动素质精准培养;设置公益存单,组织公益劳动实践,用好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生动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抗疫,无偿献血,山东省科技馆、济南火车站和济南地铁等地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建立“引、管、评、保”的四支撑劳育机制
价值引领。出台《山东职业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任务内容等。制定《山东职业学院劳动实践管理办法》等系列劳育制度,一体化推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编制《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授课。组织管理。将劳育管理与劳育教学职能合并,创造性构建了由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具体负责、各二级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劳育模式,并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为劳育工作实施提效赋能。设立劳动实践管理办公室和劳动理论教研室,负责学校劳动实践管理、劳育理论课程教学、课程融通、劳育科研等工作。评价激励。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与济南云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款劳动实践管理软件。通过软件,教师可随时随地发布劳动任务,及时进行过程反馈、批量评价、数据分析;学生可实时实境选择劳动任务、实时查看劳动成绩。年均管理2300个劳动岗位,38.6万劳动实践课时,真正实现了学校劳动实践管理高度信息化。基地保障。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劳动体验站”,拥有“红蓝青”“伊莲咖啡吧”“梧桐花开书吧”等校内外劳动基地12个,开辟校内畜牧蔬果农场,鼓励学生参与田间劳动、校园美化等活动,并选派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涵养“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