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幼兒園1.4萬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0.8%,比2012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全省所有縣(市、區)均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評估認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3.13%,比2012年提高25.91個百分點。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量質齊升。10年來,河南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展開了一場場深刻的教育變革,全省教育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最美風景在校園
秋日的校園,朝氣蓬勃。
塑膠跑道上盡情奔跑,音樂教室裏歌聲嘹亮,書法教室裏翰墨飄香……這些年,借助“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的春風,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高溝小學重獲新生。新建成的學校不僅“顔值”大大提升、設施一應俱全,學生課程也更加豐富多彩。
高溝小學的美麗蛻變,是河南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補短闆、強弱項、提質量、促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先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改薄”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等工程,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很多地方實現了“最美的風景在校園”“最好的建築在學校”。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河南教育始終在奮力書寫“讓人民滿意、讓人人出彩”的答卷。
數據顯示,10年來,我省新增幼兒園1.4萬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218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0.8%,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省158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河南教育實現曆史性突破;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153.3億元,資助學生1.22億人次,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統籌推進高校布局、學科學院和專業設置優化調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3.13%,河南學子有了更多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機會。
最優人才在講台
這是一串閃亮的名字:李芳、張玉滾、郭文豔、劉文婷、周榮方……從“全國最美教師”到“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河南先進教師群體聲名遠播。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
10年來,河南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在三尺講台,在實驗室裏,在田間地頭,他們揮灑青春,埋頭鑽研,恪守着“德高爲師、身正爲範”的職業信仰,秉承着“甘爲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河南教師芬芳全國,源于腳下這方沃土的滋養。
尊師強師惠師。我省着力打造“全方位、全領域”的教師政策支撐體系,10年來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累計招聘特崗教師13.1萬餘名;實施“優師計劃”等地方免費師範生培養計劃,培養公費師範生1.86萬人;全面實施鄉村首席教師崗位計劃,建立3000個左右鄉村首席教師工作室,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者先受教育。我省持續實施中原名師培育工程,10年來累計培育中原名師174人、中原名師培育對象109人、省級名師7500餘人、省級骨幹教師近5萬人;統籌安排“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教師專項培訓資金22億元,培訓教師203萬餘人次,極大提高了全省教師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量質齊升,爲我省從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最強大腦”在高校
從“神舟”飛天到“北鬥”組網,從籌建大科學裝置到爲我國水利行業研發“守護星”……越來越多“大國重器”打上了“河南高校制造”的烙印。
8月28日舉行的中共河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近年來河南的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其中有一半都由高校牽頭完成。
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爲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高校在改革創新強壯自身的同時,還積極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服務“國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爲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積蓄力量。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離不開這些年來河南對高校科技創新的大筆投入——
拿出百億元資金打造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航母”,遴選7所高校培育“雙一流”建設後備軍;省、校每年投入6000萬元支持30個科研團隊和50名創新人才,引導高校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育;省财政每年投入1億元,支持碩士學位授予高校青年博士教師自主開展科學研究;高校科研項目經費由2016年的23.9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56.97億元,增幅138%……
一個個數據,繪就了河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出彩畫卷;一項項舉措,凝聚成河南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的奮進力量。面向下一個10年,河南将乘勢而上譜寫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專家點評: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河南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教育學院院長 王振存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大投入、提升質量、促進公平,全省教育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人民滿意度不斷攀升。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回望這10年,從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到全省所有縣(市、區)均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評估認定,再到大力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接連出台,使我省教育質量和支撐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教育特色更爲鮮明,爲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後一段時期,河南教育改革發展将繼續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兩個确保”,實施“十大戰略”,特别是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緊緊圍繞“爲誰培養人、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進一步厘清改革思路、凝聚改革共識。
具體而言,河南要聚焦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充分發揮教育的服務引領功能,服務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深入實施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容計劃、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建設計劃、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計劃、職業教育高地建設計劃、以質量爲導向高校體制機制改革計劃、“雙航母”引領全省教育高質量發展計劃、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設計劃等,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好每一所學校,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親曆者說:
鄉村要振興先要興教育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 張玉滾
開學一個多月了,校園又熱鬧起來。我最近經常帶着孩子們到山裏去“上課”,每當看到漂亮的校園,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我都非常感慨,20多年來,學校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年,學校隻有幾間平房,地面都是土地,一下雨孩子們都是兩腳泥。學校沒有操場,老師也沒幾個人,我自己啥都教,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都是我來上課。
近10年來,政府對鄉村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政策上也有很多傾斜。現在,教室裏裝上了新的桌椅、教學一體機,還有了音樂、美術教室。學校有了單獨的廚房,各類廚具一應俱全,還配有專業廚師,孩子們每天都吃得很香。校園裏土地變成了水泥地,建起了操場,宿舍條件也很好。
前兩年,通過特崗教師培訓,學校新來了3位年輕教師,充實了力量。現在學校教師一共有七八個人,老師們還享受到了鄉村教師津貼等好政策,待遇提高了一大截。
黑虎廟小學的變化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鄉村教育的發展,大力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改變了鄉村學校“一張黑闆、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傳統,縮小了與城市教育之間的差距。
特崗教師、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秀大學生支教行動等政策的出台,讓越來越多教師紮根農村,給鄉村學校輸送了新鮮血液,給孩子們帶來了新鮮體驗。
鄉村要振興先要興教育。我會繼續紮根三尺講台,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成爲國家棟梁之材。
讀職校也能闖出一片天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楊甯波
開學了,我又開始“常駐”實訓室進行實操訓練,準備參加下一次的技能大賽,還會帶一帶學弟學妹,給他們傳授些經驗。
今年最讓我高興的事兒,就是離畢業還有一年的時候,順利簽約了一家軍工企業。這得益于去年5月我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中獲得了一等獎。
從一名中專生到高職生,這幾年,我明顯感覺到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記得當時剛上中專時,很多親戚朋友都不理解,認爲這樣的學校學不到什麽東西。
但是進入學校後,我發現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像我所在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就很有技術含量,是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智能制造産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慢慢地,我越來越喜歡學習和鑽研,還積極參加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中專畢業後,我被保送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繼續學習。
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讓中專畢業生也有了很多選擇,比如:通過對口升學、高職單招、五年一貫制等途徑,可以繼續深造。
進入高職院校後,學校經常安排學生去實地參觀企業,讓我們對技能學習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學校還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培養計劃,讓我們有了更加清晰的職業目标。學校的教學設施、操作設備都很先進,能夠真正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熟練掌握一門技能。
明年,我就要畢業進入企業工作,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一定會繼續刻苦鑽研,争取成爲一名“大國工匠”。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