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孔繁森故里话成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回荡在孔繁森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一个朴素的农家小院里。50名新入团的学生代表面对鲜红的团旗庄严宣誓。这个见证孔繁森成长经历的小院,如今已成为学生了解孔繁森、感悟孔繁森精神的生动课堂。

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扎根鲁西革命老区的学校而言,“孔繁森”已不单单是一位英模的名字,这3个字已融入教材、文艺展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深深烙在该校全环境育人过程中。

以英模精神谱系定标思政教育新格局。榜样就在身边,随处皆是课堂。

近年来,在该校联合红色场馆、基层社区开展的英模口述史寻访活动中,王静老师带领同学走过50多个村庄,探访30多个基层社区、采访200多位英模人物及其后代,搜集、整理口述史资源20余万字。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就是最好的思政课素材,行走的课堂就是最好的思政课大课堂。”王静说。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组建了一支团队,开展“追随繁森足迹”孔繁森精神口述史活动。团队成员历时5年,足迹遍及北京、西藏等14个省(区、市),采访孔繁森亲朋好友317余人,征集重要藏品260余件套,建成以“口述史料+教学案例库+体验基地”为特色的教学资源。

这是该校推行“资源共享+师资共建+课程共创+理论共研”协同机制的一个缩影。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响亮又振奋人心的口号一直在感召着我,是孔繁森两次义无反顾的进藏经历感染了我。”该校建筑工程系学生孙耀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并入选“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他申请去县广播电视台组建融媒体中心,继续在西部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该校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路径,通过孔繁森精神育人实践,比如创新“繁森式班级、学生”等“九星”争创活动,举办唱繁森、演繁森、颂繁森等社团展演,开展三下乡、社区宣讲、帮老助残等服务,厚植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将孔繁森精神贯穿到新生入学、在校学习、社会实训全过程。该校的“小叶子”礼仪志愿队亮相“进博会”“博鳌亚洲论坛”,1.4万名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社会实践。

为更好地传承孔繁森精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队伍+课程+环境+实践”全融入。重点打造“理论强基+跨界培养+实践提升”的队伍培养模式,构建起“专题课+浸润课+体验课+培训课”的孔繁森精神课程体系。除了精心打造课程体系,该校还营造出“物质+人文+网络”的孔繁森精神育人环境。

2021年6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党总支(后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入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唯一一所职业院校。该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浙江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应用。

“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关键是要让机制立起来,让课程活起来,让实践动起来。思政育人要让师生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学院党委书记靳凤莲很有感触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孙剑 曲江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84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