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这座巍然矗立于北国春城的名校,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吉林大学建校之初,正是国家百废待兴之际,在党的教育事业召唤下,无数学者名家积极响应号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中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先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匡亚明先生,有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先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还有余瑞璜、朱光亚、吴式枢、金景芳、王湘浩、关梦觉、冯文柄、张松如……无数个至今依然耀眼的名字。
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师为基。吉林大学曾经的深厚历史积淀,为学校教育教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可以说,吉林大学从建校初期,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几十年来,大师们为人师表的风采、为国育才的初心始终在吉林大学传承、发扬光大。特别是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唐敖庆、徐如人、于吉红三代院士代代传承,几乎贯穿吉林大学70多年的校史。他们始终坚持的习惯是,认真备课,上课不拿讲义,不看讲稿,亲自给本科生讲课,坚持把教书育人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
在吉大,不仅有传承先辈的名师,还有诸多海外归来的报国赤子。黄大年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母校的黄大年,在吉林大学任教期间,忘我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科技难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黄大年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至今感染着每个吉大人。
吉林大学有着一大批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教师。刚刚获得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孙正聿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团队带头人,多年来,孙正聿带领团队“以科研支撑教学,以理论铸魂育人”,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哲学人才,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建校至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大学广大教师不忘传承和发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至2021年底,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获批我国考古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16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吉林省应用数学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建设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建设项目”2021年通过国家验收;多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中6项重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完成的表取采样区月壤力学特性反演等项目研究,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型号任务研制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成功获得中国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在新疆史前人群的起源和形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科研团队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为我国首次建立了基于自动识别方法的精准月球撞击坑数据库……
学校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学科数量由11个增至18个,ESI前1‰学科数量实现翻番,5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6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批新建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 4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全国和全省历次疫情防控中,全校师生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医护人员勇敢逆行、尽锐出战,共同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固屏障。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吉林大学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成了以面向全体教师的“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体系为主,以针对中青年教师、博士后、学生群体等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的“培英计划”“励新计划”“金种子计划”“鼎新学者计划”等各类专项支持计划为辅的人才引育体系,初步构建起具有“吉大特色”的人才雁阵格局。
多年来,吉林大学始终弘扬“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持续重点推进“双一流”学科分类建设、特色发展,倾斜支持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量由33个增至62个,增设智能感知工程、古文字学2个专业;全面推进“四新”建设,获批7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经济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入选第三批 “拔尖计划”2.0基地,学校“拔尖计划”基地总数增至9个;推进实践教学一流课程建设,建设吉林大学虚拟仿真创新示范实验教学课程28门;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奖励体系,2021年新设教材建设奖,奖励在教材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获批超千万项目(课题)15项,承担重大任务的能力不断提升;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开展吉林大学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滚动支持并新建9个团队和计算交叉、深地探测技术与装备、分子筛碳中和3个交叉创新平台。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加强,学生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IFAC E-COSM汽车节能benchmark国际挑战赛冠军、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等荣誉。
如今,吉大已建立起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培养的50余万毕业生中,有相当一批已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吉大本科教育培养出的中国两院院士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一。仅在2019年新增院士中,本科毕业于吉大的院士校友就有8人。2016-2019年,吉林大学本科教育共培养国家杰青获得者31位,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未来,吉林大学仍将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出更多“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为吉林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var file_appendix=”; if(file_appendix!=””){ document.write(“请下载附件:”); }
分享到: |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0″,”bdSize”:”32″},”share”:{},”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16″},”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
function qrshow(){ $(“#bsWXBox”).show(); makeCode(); }; function qrhide(){ $(“#bsWXBox”).hide(); }; function sinaShare(){ var url = window.location.href; var title = “培根枝叶茂 铸魂桃李香 ——吉林大学教育教学走笔”; window.open(‘http://service.weibo.com/share/share.php?url=’ + url + ‘&title=’ + title); } var qrcode = new QRCode(document.getElementById(“qrcode”), { width : 178, height : 178, }); function makeCode () { qrcode.makeCode(window.location.href);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