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托管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部署的重要内容。烟台莱阳市坚持政府、学校、社会三方统筹,积极探索推进企事业单位公益机构、具有专业特长社会志愿者资源参与课后服务,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弥补学校能力不足、扩充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公共教育供给等方面试点先行,为全省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完善政策设计,打通资源渠道
莱阳市按照属地管理、公益属性、学生自愿、多方式供给原则,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2022年1月,莱阳市教育、发改、财政、人社4部门联合印发《莱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公办中小学校可以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学生自愿选择参与,通过学校代收费的方式予以保障;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发改、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量第三方机构的服务条件、内容、时间、成本等因素,遵循公益性原则,分别制定不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莱阳市就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工作展开调查研究,先后向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100余人次及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征集意见17条次,拟定了《公开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合格培训机构。
二、完善资质要求,严格入校门槛
在机构遴选环节,从三个方面进行把关核验。一是瞄准校内“薄弱课程”。针对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兴趣类课程,积极开展“订单式”服务,高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优质的艺术类、科技类和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加以强化。二是严把机构“资质条件”。参与遴选的第三方机构必须是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从办学资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信用信誉、资金监管、疫情防控、公益普惠等方面设置了7项标准要求。三是优化遴选“申报程序”。接受第三方机构自主申报进行资质初选,建立由教育、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采取资料审核、实地核查和师生座谈等方式,从报名参与的53所机构中择优选出38所机构,涵盖舞蹈、器乐演奏、戏剧与影视、编程、创客教育等5大类特长课程准入校园。
三、筑牢监管防线,强化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日常行为监管。制定第三方入校服务评价细则,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价,对家长学生反映或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等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屡次不改的取消参与资格。二是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和家长课后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满意率低于80%的服务项目,学校可提出更换服务人员等相应要求,继续不达标准的终止合作。终止合作的机构三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参与资格。三是签订服务协议。学校从教育部门公布的合格机构及培训项目“菜单”中,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后服务项目和人员,经主管科室审批后,每学期签订一次服务协议,规避校方合作风险。
目前,莱阳市共有11所学校引进第三方机构15所,开设艺术类、科技类课程417班次,服务学生1.8万余人,总体运行平稳良好,有效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莱阳市和平小学自引进第三方机构以来,由校外培训机构回流到校内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约有200人,每学期每家庭减少校外培训费用负担2000元以上,深受广大学生家长欢迎和好评。新学期,莱阳市将在55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第三方机构走进校园,满足学生、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