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全社會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把幼小銜接作爲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從2015年起持續7年推進幼小銜接。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小學先行、兩輪驅動、雙向奔赴、三方共育”的幼小銜接“天津模式”,幫助兒童實現平穩過渡。
幼兒園:“遊戲化”爲幼兒入學做準備
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類幼兒園堅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用“遊戲化”去“小學化”,把入學準備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遊戲活動與一日生活,在遊戲和活動中提升幼兒能力,幫助幼兒做好身心各方面準備。
作爲教育部安吉遊戲試點園,靜海區模範幼兒園大膽嘗試将幼小銜接工作融入自主遊戲,通過實踐安吉遊戲的自主精神助力幼兒入學準備。玩木梯遊戲,幼兒自己總結出取雙梯時如何避免夾手;做方箱遊戲,幼兒懂得了如何避免撞到别人;借鑒這些方法,幼兒又聯想到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
不僅僅是遊戲活動,各幼兒園還積極探索将幼小銜接内容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南開區南一雙峰幼兒園開展豐富的手工操作活動,鍛煉幼兒耐力和動作準确性,爲兒童前書寫能力培養奠定基礎;東麗區第一幼兒園開展“自主取餐,快樂用餐”活動,培養兒童良好的進餐習慣和衛生習慣。
小學:實現與幼兒園的“雙向奔赴”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學先行、雙向奔赴是我市幼小銜接工作的特色。小學先行即小學實踐在先,從源頭上破解難題。我市在全市小學實施一年級新生入學适應教育,幫助孩子逐漸過渡、順利銜接。小學慢下來等孩子,從源頭上緩解家長的焦慮。
雙向奔赴即幼兒園和小學共同做好雙向銜接。在幼兒園實施入學準備教育的同時,全市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減緩教學進度。幼兒園和小學組建學習共同體,建立聯動協作、互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園校間有機融合,通過資源共享、師資共訓、活動共建等多種方式,順利實現幼小銜接教育目标。
經過幾年的探索,如今,我市小學全部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并不斷開拓出嶄新的工作方法。
與此同時,我市還發揮“兩輪驅動”的優勢,由行政部門政策推進、教研部門專業護航,兩部門協同施策。市教委把好“方向盤”,制定幼小銜接系列政策,統籌教育資源齊發力;教研部門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聯合教研機制,加強專業指導,及時解決實踐難題。雙方同心協力,确保幼小銜接之路越走越順。
三方共育:家長成爲幼小銜接參與者
我市幼小銜接模式中,三方共育是重頭戲,指的是幼兒園、小學建立有效的家園(校)協同溝通機制,引導家長成爲幼小銜接工作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共奏“協作曲”。
爲此,市教委編印了《天津市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及家庭篇單行本,各區通過家長學校、微課短視頻等方式,引領家長樹立科學理念、掌握具體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三方同頻共振,确保幼小銜接之路走得長遠。
今年因疫情反複暫停入園期間,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也從未停止。居家期間,各幼兒園以專業的引領、科學的指導引導家長認同并踐行“幼小銜接,家長在家也能做”。
“未來,我們将繼續大力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工作,幼兒園抓好保教質量,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小學向下銜接,做好入學适應教育,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切實爲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市教委一級巡視員孫惠玲說。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