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大学外语教学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校本特色,以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主题词”,以抓好多形态课程建设为“主战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一体化改革,“五力并举”切实发挥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中见成效。
顶层设计发全力,种好思政“责任田”。学校制定出台《青岛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全覆盖。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切实发挥学院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学院推出“五个一工程”,建立一个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编写一系列精品讲义和教材,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思政理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理念先行添动力,建好育人“大课堂”。学校通过线上线下论坛、会议等形式不断更新高等教育大学外语教学理念,变“单一教书”为“全员育人”,形成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基于教育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大学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新理念。针对学生考研外语提升难的实际需求,大学外语骨干教师主动承担学校暑期通识教育课程,通过“知识讲解+模块教学+应试技巧+备考心理”对考研命题规律、特点及趋势进行专项辅导。
示范研讨发内力,打造创新“强引擎”。学校外语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汇编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常态化开展启发式、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在抓牢基础、优化整体的同时,大学外语教师团队有效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育人通道,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演讲比赛以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等竞赛,指导全校多个学院的近百名学生在上述赛事中获奖。
教研教改显实力,打出团队“组合拳”。学校专业教研室与公共课教研室相互融通、借力,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团队、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以及跨文化研究团队等4支团队,在金课打造、课程思政、产学协作、教研结合等方面实现团队作战,取得突出成效。孙晓燕教学团队建设的《大学英语AII》获批2021年山东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苗德全教学团队在2020年“外研社”全国英语教学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巩湘红教学团队申报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理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获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团队引领支撑下,还有10名教师分别在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获山东省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微课组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分赛区决赛分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11名教师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多元评价挖潜力,用好考核“指挥棒”。学校聚力学生成长成才,立足“三个维度”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维度的全方位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考分离,制定大学外语考试管理流程,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方案,丰富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单一测评转向多维并举,知识考核与价值考评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兼顾,信息技术助力规范化考核,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来培养学生外语口语交际能力。优选教师维度的牵引性评教指标,完善同行互评机制,规范评价的描述性反馈,增加课程思政等评价新维度,强化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服务认证维度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大学外语课程对标OBE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改革原来单一测评体系,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大学外语测评中心对学生各环节成绩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相关学院,实现学测评一体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