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市淄川区加强学校规范办学监控,积极探索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作业清单就是监控措施之一。走进淄川区各中小学,人手一册的作业清单成为每个学生的标配。科目作业清单分为必做、选做两部分,精准把控作业时长,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每日作业,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监控。
建章立制第一步,全区作业“齐步”走。印发《淄川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通知》,严控作业总量,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严格把好优化作业设计质量关,由区学科教研员总体调度,协调安排,使各科作业设计越来越符合学科特点、贴合学情,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成效明显;创新作业形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采取作业多元化评价,改进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校际修正第二步,年级作业“个性”走。探索实施“全区—学段—学校—学科”作业修正机制,根据全区作业清单,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作出适度调整,尊重个性化需求;实行作业清单制度,提倡学校统一印制作业清单,设置必做、选做、作业时长等项目,级部统筹作业要求,指导学生记好作业,有效落实弹性作业管理和总量控制监控制度;深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应用,运用多种软件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诊断作业完成情况,精准化练、讲、评,提高作业反馈有效性;规范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批改方式,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反馈,并加强面批讲解。本学期,全区各中小学依据各学科制定的作业设计优化方案,有序推进作业布置工作,学科优化作业覆盖率达到100%。
作业管理第三步,评价考核“正步”走。将作业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并制订详实的作业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从校长到教师各级作业管理职责,建立学校作业管理体系;实施学科主任和级部双重监管、审批职能,推动作业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探索学科团队之间的有效融合,完善各科教师、班主任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科作业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不断优化;通过主题研讨会、现场会和推进会等,总结作业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建立作业管理监测机制和作业案例评比机制,以“推广”“监测”“评比”三项机制协同发力,提高作业管理能力。
作业推进课程改革,作业影响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来看,开放的课前作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前提;有效的课上作业,提高了课堂教与学效率;多元的课后作业,则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提供了保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