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平邑县全面落实省、市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要求,通过系统化、创新性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书香校园建设路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夯实基础建设,构建立体化阅读空间
一是打造标准化资源载体。平邑县建立年度专项经费保障机制,近三年累计投入超120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室)建设,按照生均藏书量小学30册、中学40册标准动态更新馆藏,形成覆盖文学、科普、艺术等12大类的多元图书体系。卞桥镇中心校创新实施“图书漂流”计划,通过校际图书流转、班级图书角共享,年均流通图书超2万册,带动周边9所学校实现阅读资源互通共享。二是营造浸润式文化环境。坚持以“一校一特色”为理念,全县学校将阅读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卞桥镇中心校依托乡村自然资源,打造“石韵书苑”露天阅读区,利用石凳木桌与绿植景观,构建自然阅读空间;仲村镇中心校建设百米诗词文化长廊,展示经典诗文与学生原创作品;蒙阳实验小学设置“书香驿站”智慧阅读亭,实现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有机融合。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全龄段阅读热情
一是构建阶梯式活动体系。形成“校级日常活动+片区主题赛事+县级品牌活动”三级联动机制。县级层面打造“邑起读”经典诵读大赛,近三年累计吸引12万人次参与;学校层面开展“整本书共读计划”,蒙阳实验小学通过兑换奖励制度,使学生日均阅读时长提升至45分钟;特色活动方面,温水镇中心校组织编写《印象温水》乡村故事集;白彦镇中心校举办“田园诗会”,激发学生乡土文学创作热情。二是培育专业化阅读社团。依托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组建文学社、朗诵社、绘本创作社等136个阅读社团。温水中心校鹿鸣文学社定期举办“小作家大创作”活动,卞桥镇中心校《卞桥学报》累计刊发学生作品1200余篇,成为县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学阵地。保太镇中心校创新开展“乡村小主播”“校园朗读者”等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展示阅读成果,累计辐射受众超10万人次。
三、强化师资培育,锻造专业化指导队伍
一是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构建“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全员提升”培训体系,每年组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8场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儿童阅读心理学”等专题讲座。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4500余人次,形成优秀阅读教学案例集20册,推动阅读教学从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型。二是创新师徒结对机制。在“青蓝工程”框架下,建立阅读教学师徒结对1200余对。保太镇初级中学实行“双导师制”,由语文骨干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联合指导,开发“智慧阅读指导手册”;卞桥镇中心校开展“共读共研”活动,师徒共同设计阅读课程,近三年累计生成校本阅读课程32门。
四、融合智能技术,探索智慧阅读新生态
坚持以AI技术赋能书香校园建设,打造“智能+阅读”一体化解决方案。平邑一中、实验小学建设智慧图书馆,配置智能借阅终端、阅读行为分析系统,实现图书借阅“零接触”、阅读数据可视化。卞桥镇中心校研发“橙果阅读”AI评价系统,通过语义分析、情感识别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建议;搭建“云端书库”资源平台,整合电子图书50万册,实现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实时共享。
五、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制定涵盖资源建设(30%)、活动开展(40%)、师生成果(20%)、创新特色(10%)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年度“书香校园”评选。近三年累计评选县级书香校园57所,其中11所获评市级书香校园,平邑一中、卞桥镇中心校先后获评“山东省书香校园”。二是实施多元激励措施。设立“阅读之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通过颁奖典礼、成果展播等形式进行表彰。卞桥镇初级中学将阅读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平邑县教育体育局联合新华书店近三年发放奖励图书2万余册,形成全社会支持阅读的良好氛围。经过持续探索实践,平邑县学生阅读量年均增长28%,语文素养监测优秀率提升15个百分点,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