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安徽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积极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体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期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表示,政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深感重任在肩。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坚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原则,不断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加快新兴、急需、紧缺专业超常布局,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鼓励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催生更多前沿性、变革性、颠覆性成果。要发挥创新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作用,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淮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深入,工作部署具体明确,体现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尤其是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表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令我们对教育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2024年,淮北教育人主动作为、稳中求进,努力写好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教育篇章”。立足新起点,淮北市教育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实施淮北市“改革发展攻坚年、教育质量突破年、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群众期待”,致力“品质提升”,统筹调配教育资源,突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以“奋进之笔”努力书写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皖西学院干部师生收听收看2025年全国两会开幕盛况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在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政治站位高,总结成就和工作部署实,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传递出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决心和信心。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依托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煤炭开采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为能源领域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积聚更多新动能。2025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快打造“三地一区”的生动实践中勇当先锋,奋力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安理篇章。
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袁乃玉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在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既倍受鼓舞振奋,又深觉重任在肩。教育强国建设时不我待,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将坚决落实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部署,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激发教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不断丰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内涵,助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擦亮“学在瑶海 活力教育”品牌,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瑶海学子。同时,紧抓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机遇,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瑶海教育力量。
全国优秀教师、安徽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元龙表示,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习领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深感鼓舞,倍受启发。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一时间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等鲜活案例,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安徽省行知学校党总支书记曹雄威表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关注的盛事。此次两会,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不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安徽省行知学校将深挖徽州文化底蕴,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合,构建职教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坚定技能报国信念。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师资队伍,实施“双师型教师成长计划”,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教师既精理论又强技能,培育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坚持聚焦质量提升,打造职教品牌。积极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育人生态,推行“技能证书+学历证书+岗位认证”三证融通,将产教融合融入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职业教育中绽放光彩。
安徽省宣城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洋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新征程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五育并举,用心用情用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宣城中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百年名校,在即将建校120周年的重要节点,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紧扣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的教育品牌。学校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以“师德师能双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名师领航计划”“青年教师攀登行动”,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生态,全力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宣中力量。
合肥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杨三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我们中职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职教育不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合肥工业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与企业对接,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涛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更加激发我们以“满格状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面对2025年新征程,我注意到“新质生产力”“教育强国战略”等鲜明信号,这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专业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土,更要着眼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我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热血浇筑教育强国根基,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使命担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