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以“高效办成”为总牵引,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在积极探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家长和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绵阳市
绵阳市认真落实国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决策部署,围绕“教育入学一件事”,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探索学位共享模式,不断优化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一是组织领导促公正。制定并实施《绵阳市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市招生工作一体化管理,统一招生时间、招生原则、招生平台、招生秩序及信息采集标准,确保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推动解决招生报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0余条。强化资料审核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校资料审核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将预防接种证明等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将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列入必要材料的情况。二是特色服务显温度。创新推出双胞胎(多胞胎)绑定摇号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摇号录取过程中,家长可申请绑定摇号,即双胞胎(多胞胎)子女中一人被学校录取,另一人自动默认为被同一所学校录取,解决了家长线上重复申报、多头接送等问题。202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登记76名双胞胎绑定摇号。涪城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学区管理”改革,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位全区共享。将全区公办学校科学划分为城南、城北、城西三大学区,在确保每个学区适龄儿童少年优先享有本学区学位的基础上,将多余学位作为共享学位,供其他两个学区的适龄儿童少年选择。2024年,共享学位近1000个。三是全程监督保公平。全面推行“全省系统”公开摇号机制。通过明确摇号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流程,确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摇号过程全程公开透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招生学校教师代表、纪检监察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家长代表等多方主体现场参与,共同监督摇号全过程。摇号结果当场公布,并由公证处工作人员全程见证,确保摇号结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通过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并依托“12345”政务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每年定期参与政风行风热线值守,现场解答群众疑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眉山市
眉山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以“家长少跑路、学生入好学”为目标,通过提供帮助报名暖心服务、高效协同复核服务、针对特殊群体精准服务,在服务形式、服务质量上持续优化升级,切实解决入学难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做好宣传指导,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入学办理进园区”活动,组织2000余名党员教师深入各小区,面对面为学生家长解答招生政策,现场解决系统卡顿、资料上传困难等问题,协助完成学区匹配、入学登记,成功指导3500余学生完成“一站式”入学登记。开设“校园开放日”,积极对接社区、村社网格员,收集学生及家长相关信息,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提前入校了解教学环境、办学理念和育人举措,招生组教师集中解答网上申报流程及学区学位疑虑,现场预审户籍、房产、社保等申报资料,回应家长关切,全市共有3000余名新生家长受邀入校参观。二是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报名质效。严格遵循数据保密原则,建立“牵头部门召集—部门联动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的复核响应机制,通过线下比对方式与住建、人社等部门合力完成报名材料真实性与准确性复核,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以来,复核时间缩短3天,累计发现160例申报材料有误案例。开发辅助报名微信小程序,集成学校精准匹配、招生政策动态更新、学校联络方式一键获取等功能,助力家长轻松完成入学申报,截至2025年2月累计服务家长20万人次。三是提供定制服务,护航特殊群体入学。委托军分区、人民武装部直接收集审核现役、烈士、因公牺牲等军人子女身份信息等入学资料。根据军人类型,为其子女提供自由择校或就近入学等就读方式,安排专人一对一指导入学申报流程,确保顺利入学。2024年全市248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主动联系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创新推出的“眉州英才”划分标准,提供英才子女身份信息提前审核,及时反馈并指导报名流程等服务,确保英才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全覆盖,2024年共20名高层次人才群体子女享受入学优待。
雅安市名山区
雅安市名山区以有效减轻学生家长报名负担为目标,提高帮办代办服务能力,助力“教育入学一件事”提质增效。一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专业性。整合辖区教师、青年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组成“茗心助理团”服务队伍,邀请资深教师做好政策解读和实际操作培训,建强服务队伍能力。以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主阵地,引入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搭建“心灵驿站”,针对入学焦虑和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截至2025年2月,已为1052名家长提供帮办服务,为23个家庭提供心理辅导。二是拓宽渠道,提升服务便利性。与12345政务热线建立协作机制,定期梳理更新常见问题,优化知识问答库,确保及时、准确回应学生和家长各类咨询。针对异地监护人等特殊需求,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供远程协助,帮助完成线上信息采集、结果查询等事项。截至2025年2月,累计解答入学相关问题411个,成功远程指导323名学生完成报名。在教育部门设置教育入学“一站式”服务点,依托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同步设立招生入学“就近办”直通点,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教育入学一件事”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入学手续。三是精准服务,提升服务温度。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服务,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针对家庭困难、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等特殊情况的留守儿童,主动上门,帮助办理入学登记,并做好教育引导和情绪疏导工作,帮助排解不良情绪。2024年以来,已为121名留守儿童提供上门入学登记服务。对于残障儿童,根据残疾程度,提供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定期跟踪学习和身心健康,营造健康的读书和成长环境。截至2025年2月,已帮助27名残障儿童办理随班就读入学登记,21名儿童进入特殊学校就读,并为42名特殊群体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