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這個區的教師輪崗已經實行了16年

長學生滿意不滿意?教師滿意不滿意?北京市密雲區教育資源均衡觀察

全國“雙減”工作落地以來,各地積極推進教師輪崗工作。鮮爲人知的是,在北京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密雲區,教師輪崗工作已開展16年。

2021年暑假,在農村寄宿制學校擔任了9年校長的蔡瑞山,調任密雲區第一小學擔任校長,成爲同批交流的密雲區38名正職校長中的一員。在後來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提出将大面積、大比例推動教師輪崗工作,密雲作爲首批試點區之一備受社會關注。

“密雲區教委早在2005年就啓動了教師輪崗的政策。我原來所在的太師屯鎮中心小學近200名教職工,到現在爲止,進城交流教師達到200多人次。”在53歲的蔡瑞山看來,教師輪崗是促使農村學校得到迅速成長,老師感受到工作有挑戰、未來有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一開始的城鄉臨時性輪崗,到現在帶“人事、工資”關系的系統性輪崗,密雲中小學教師輪崗已成常态。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們心中,自己不再是一所學校的“單位人”,而是被更多學校,更多學生需要的“系統人”“教育人”。

“輪崗”是常态

1992年出生的周暢從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後,回到密雲老家。

工作7年來,她在密雲城區、山區的學校輪崗工作,目前在水庫北岸的高嶺小學擔任數學老師、班主任。到山區學校上班後,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趕班車,下班回到位于城區的家已經天黑。

“我是密雲土生土長的孩子,2007年我上初三時的體育老師,就是從其他學校輪崗來的。”她說,我工作的第一所學校密雲一小,帶我的“師傅”也是輪崗來的,因此對年輕教師來說,輪崗是非常自然、正常的事情。“現在到山區學校工作,雖然通勤比較辛苦,但比起過去常年紮根山區的老師根本不算什麽。”

工作十多年的于蘭蘭,在2011年第一次參加輪崗時,内心忐忑不安。“我原來在鄉村學校工作,擔心自己輪崗到城區跟不上節奏。”她說,輪崗三年,城區學校豐富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讓她的教學能力提高了很多。更讓她感到意外的是,回到原學校的第一年就被評上了高級教師。

“我在外面輪崗好幾年,沒有給原學校作貢獻,但學校把寶貴的職稱指标留給我,認可了我的進步。”她說。因此在今年,她主動申請再次輪崗,希望再一次用新的工作環境給自己充電提升。

在過去的十餘年中,校長王春豔輪崗走過四所學校。“2005年區教委第一年試行輪崗,我當時在山區一所小規模寄宿制學校當副校長,對輪崗教師印象很深。當時有一位會舞蹈的音樂老師輪崗過來,我們共同創設了舞蹈課堂。”王春豔說,在山區學校做藝術教育,一開始大家覺得很難。這位老師願意發揮專業所長,我也支持她用舞蹈撬動學生全面發展。學了舞蹈後,山區孩子們“肉眼可見”地發生了變化,各種演出大大方方,不怯場了,有一年還獲得了區舞蹈大賽第一名。這位老師輪崗到期以後,這所山村學校因爲舞蹈特色,吸引來了舞蹈專業的教師前來任職。

新學期,王春豔擔任西田各莊鎮中心小學校長。她所在的學校來了11名輪崗教師,年齡結構從平均44歲降到38歲。“這些年我走過了山區、平原、城鄉接合部等各類型學校,特别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區的孩子、家長的差異,工作能力在輪崗中得到充分鍛煉。”她說,自己的工作成績與輪崗經曆密不可分。在一個學校幹了幾年,到了新環境必須從頭再來。不容易倦怠的同時,總能想出一些新的發展思路。

有效緩解教育“焦慮”

輪崗多年,密雲的教育水平到底如何?社會滿意度如何?密雲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張文亮經常被如此問及。

2015年,我們區以總分98分,北京市排名第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級驗收。這幾年我們中小學入學率100%,中考平均成績位于北京生态涵養區前列。更令我們欣慰的是,2007年以來,我們體質健康測試連續12年是全市第一。”張文亮補充說,2021年,密雲區又被北京市确立爲教師交流輪崗實驗區,“進一步深化輪崗機制,更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智慧共享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标”。

目前,輪崗教師在密雲占有相當的比例。“從2006年開始統計,我校共接待交流133人次,派出77人。平均每年有10個教師是交流來的,同時在崗交流的教師最多時達30多人。”密雲區第三中學校長王立敏說。

“與城區孩子的學業壓力大不同,農村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的多,單親家庭多,殘疾等特殊兒童多,孩子們更需要關心。”周暢說。在山區的教學經曆,讓她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她更加感受到教師的責任,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花心思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上。

“農村學校的音體美教師比較缺。”一位家長說,前幾年,每到開學的時候校長給家長介紹新教師,包括彌補了缺編的音樂老師等,作爲家長肯定高興,相信通過接觸更多的老師,農村孩子的眼界能更開闊,也更有勇氣有闖勁。

密雲區高嶺鎮郝家台村的步秀君,經常從孩子口中聽說教師輪崗這些事。“孩子現在初二了,他讀小學的時候在鎮中心小學,有一天興高采烈地說學校來了新老師。後來讀初中的時候也提到生物老師是城區輪崗來的,講課方法很有意思。”步秀君對學校的安排很放心,最令她欣慰的是,孩子現在把中考目标瞄準了區裏最好的高中。

受訪的多位教師認爲,在城鄉不同的教學經曆,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城區,教學的視野寬、思路靈活,家長的要求高。在山區,老師要當‘媽媽’和‘保姆’等多個角色,對能力是更大的挑戰。”

開展輪崗至今,老師們的态度也在不斷變化。一開始,大家覺得輪崗有點像義務“獻血”,而現在大家更能認識到“獻血”對“造血機能”的提升作用。輪崗教師不僅是承擔與奉獻者,更是自身發展的受益者。

“北京市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後,我們農村教師的收入比城區教師高。”教師蘇小慧說,但她還是願意輪崗到城區,從東邵渠中學交流到密雲五中後,豐富的教研活動令她受益良多。在城區學校,她遇到很多“有風範”的老教師。在業務上,他們毫無保留地共享教案等教學資源,對她的教學水平提高很大。

“要順利推進輪崗工作,保護教師的權益是關鍵。”王立敏說,教師權益并不是簡單理解爲工資、補貼、職稱等利益誘惑,這些利益對于教師,尤其是優秀教師來說作用有限。教師最大的需求是得到尊重、成長,實現自我成就的價值。隻要在輪崗中做到充分尊重教師的需求,就一定可以讓師資流動起來,讓每一位輪崗教師都能紮實做好教育,不斷激發出正能量。

從“單位人”到“系統人”

在今年各地推進“雙減”工作的背景下,密雲區與東城區一起作爲北京教師輪崗工作的首批試點區。根據北京市安排,2021年年底之前還将啓動包括西城區、海澱區在内六個區的教師輪崗工作,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在本輪推進輪崗工作前,北京市曾于2016年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指導意見》,提出教師每期交流輪崗的期限原則上爲1至3年。凡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

“今年關于教師輪崗在北京大比例推廣的新聞發布以後,我們一下子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我們科甚至還接到了一些外區老師的電話,詳細詢問我們怎麽試點的,是不是把老師強行派送輪崗。”密雲區教委人事科科長趙明月說,他們的做法是經過多年探索,充分考慮到教師權益的。

“一開始,教師對于輪崗工作也是将信将疑。”蔡瑞山說。前些年,他在一所農村學校當校長時,教委要選派幾位老師輪崗到城區學校。但發了通知後卻沒人響應,他去動員的時候幾個年輕老師哭成一團,誰也不願意走。他勸她們說,輪崗交流是個大趨勢,有利于成長。過了幾年她們經曆過才相信,人事部門對輪崗的經曆都是有記錄、會認可的。

截至本學期,密雲區有3337名教師參與過輪崗,占到專職教師的73%。教師交流形式主要分爲城鄉交流、區域内流動和學區、共同體内交流三種形式。每年,學校、教師雙向選擇輪崗意願。在選定人員的同時,輪崗教師的人事關系、工資關系、财政預算都跟着走。

“我們通過一系列配套制度明确了責任、評價、獎優、罰劣等配套制度。每年的考核成績也在各個學校‘通認’,充分保障教師的權益,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趙明月說,“我們會匹配老師的專業特點與學校需求,讓教師從‘單位人’變成‘系統人’,到更能發揮優勢的地方去。”

“任何一項機制的實施都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與問題,密雲區教師輪崗機制同樣伴随着各種挑戰。一開始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包括德國、日本怎麽做的等,還曾經去外地考察,同時也走訪調研了解老師們的顧慮擔憂,然後逐一研究解決。”張文亮說,多年的實踐經曆表明,教師輪崗機制的推行方向是正确的。

最初輪崗工作是爲了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發展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爲目标,如今已成爲密雲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區域教育與個人發展均得以從中受益。

在落實相關工作方面,密雲區已摸索出一整套教師輪崗的經驗。從一開始的隻有幾十個人,“不帶關系”的臨時性交流,到現在每年上百人“帶走人事、工資關系”的輪崗。目前參與輪崗工作的教師要簽正式合同,還要同時簽四份交流協議:本人一份、人事科一份、原單位一份、現單位一份。對新任校長,要求對學校進行SWOT(态勢分析法)分析,任職3個月内要形成任期目标責任書,上報區教委審核、備案。區教委通過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形式,确保學校發展目标明确、措施科學、精準,保障學校在傳承的基礎上有創新,有實效,有提升。

張文亮認爲,十幾年來,輪崗工作機制曆經從“試點推進”到“科學規劃”,從“單一輪換”到“全面統籌”,從重“量”交流到重“質”交流的實踐,積累了初步經驗,也嘗到了甜頭,下一步要結合區域實際,研究制定交流輪崗工作的實施辦法,對交流輪崗對象、交流輪崗比例、交流輪崗時限、交流輪崗形式及條件、程序等進行健全完善,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趙琬微)

原文鏈接:https://www.duolaoshi.com/276.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評論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