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语〔2025〕2号
各区教委、语委,燕山教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高等学校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落实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深化“典耀中华”主题读书,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举办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根据大赛需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市教委、语委决定举办2025年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暨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北京市初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思想实践,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激发文化自信自强。
二、活动主题
本届活动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通过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语言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彰显时代精神,展现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经典的传承与创新,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三、活动赛项
本届活动包含四个赛项:“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以下分别简称诵读大赛、讲解大赛、书写大赛、篆刻大赛)。各赛项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
本届活动由市教委、语委主办,面向参赛作品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面向指导教师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面向各区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学校设立优秀组织奖,由主办方统一颁发证书。优秀作品将被推荐至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由大赛组委会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和奖项发放。
四、赛项组织
(一)请各区、各高校确定赛事活动联系人,于2025年4月15日前将联系人回执(见附件5)发送至邮箱:jdsdgc@sina.com,同时抄送:jw_yywz@jw.beijing.gov.cn,以便工作跟进和联系沟通。
(二)各区、各高校公开发布大赛通知,自行组织完成本区、校诵读大赛、讲解大赛、书写大赛、篆刻大赛的预赛。各区需于4月25日前,将本区公开发布通知的PDF版及Word版发送至邮箱:jdsdgc@sina.com,同时抄送:jw_yywz@jw.beijing.gov.cn,后续将在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进行公开。
(三)作品要求为2025年新创作的作品。往年作品重复提交参赛,如发现取消比赛成绩,并取消三年内参与同类赛事和活动的资格。
(四)各区、校需提醒参赛者,网上报名信息将成为证书发放的唯一依据,参赛信息须依据大赛官网提示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作品标题、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须用全称。作品及作品信息不得出现错别字、错误名称、不规范表述等。
注册报名手机号必须为参赛者本人或家长常用号码。在同一赛项中,每个手机号仅可上传一个作品,同一手机号代报多个作品,所有代报作品将会取消评审资格。此号码用于报名、上传作品、赛事联系和证书查询,必须与填报信息及区、高校推荐表里的参赛者手机号一致,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作品上传时间截止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五)全国大赛另设港澳台地区赛道、海外赛道具体组织实施,参赛者可在大赛官网查询。
五、时间安排
(一)区、校预赛:2025年4月至5月
各区、各高校自行组织参赛者在大赛官网完成注册(https://jdsxj.eduyun.cn)、赛事报名、知识测评及作品评审等工作,预赛具体形式和截止时间自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组织好参赛者作品提交,市级入选作品上报时间不得晚于各分赛事承办方要求,且推荐人员测评分数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上报市级入选作品时,需同时提交参与本区、校预赛的参赛者汇总表。
(二)市级评审:2025年5月至11月
5月至11月市级评审承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挑选优秀作品推荐至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并评定市级获奖名单,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老师不重复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赛者可登录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http://jw.beijing.gov.cn/language/)查询比赛结果并打印获奖证书,时间另行通知。
(三)教育部赛事决赛评选:2025年9月30日前
各区、各高校及参赛者根据赛事承办方要求提交相应补充材料。参赛者可通过教育部赛事官网查看和下载证书,时间请关注官网通知。
(四)活动表彰:2025年12月
市、区教委、语委和高校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完成优秀作品整理、归档、证书发放和相关表彰工作,做好宣传引导,提升活动的育人效果。
六、其他事项
(一)各区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高校要积极组织好本区、校预赛,结合本地区全民阅读活动、青少年读书行动和“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等工作部署,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赛事,保障赛事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大赛为公益性赛事,任何单位不得以大赛名义向参赛者及参赛单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各区和各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办赛,要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安全办赛。
(三)大赛组委会享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展示、汇编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权益,参赛者拥有署名权。寄送的作品实物,赛项方案中明确不予退还的,视为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转让作品实物的所有权。
(四)赛事咨询电话
电话:13681036012,18600536280(工作日9:00—16:30接听咨询)
邮箱:jdsdgc@sina.com
为便于统筹推进工作,目前只接受各区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各高校工作人员关于赛事工作的咨询。参赛个人可向本区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高校有关部门咨询赛事情况。
附件:
1.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方案.doc
2.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doc
3.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方案.doc
4.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方案.doc
5.北京市2025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各区高校联系人回执.doc
6.北京市2025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市级评选参赛者推荐表.doc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