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的战略目标,坚持“四个面向”,用好“三个抓手”,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发挥以化工特色为引领的学科优势为抓手,夯实产学研合作根基
学校在73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化工、橡胶、材料为主要支撑的特色学科群。化工学科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评估中均被评为B+学科,居省属高校首位。依托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11个国家级平台,组建了以“院士—杰青—会士”为领军(其中住鲁院士2人,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6人)、以“万人—泰山”为骨干的人才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形成了“前沿基础—应用技术—产业技术—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模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2项,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达到9家。与万华、京博、新华制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协同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与山东亘元签署7.7亿元转让协议,是山东省单笔金额最高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化工大省”向“化工强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拓展产学研“五大路径”为抓手,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通过成果技术入股组建学科性公司和上市公司。学校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密炼机上辅机项目,首先成立校办企业、学科性公司,然后相继孵化软控和赛轮两家上市公司,三家联合共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共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二是“科技成果转让+持续技术服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独创的ECSS技术助力万华化学MDI生产技术抢占国际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奠定了我国MDI生产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三是共建“科创飞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与橡胶、化工、大数据等领域企业联合建设“科创飞地”,实现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无缝衔接,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服务重大战略。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创业共同体,黄河三角洲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校,依托学科和科研优势,服务黄河流域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五是建设校地融合创新中心服务区域发展。与济宁、枣庄、德州共建“非实体”“轻资产”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今年7月份,学校与济宁亿联化工签订总额2.2亿元成果转化项目,对生产工艺改造升级,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三、以深化评价改革为抓手,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良好生态
学校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倡树“不找校长找市场”理念。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促进委员会,下设技术转移办公室,帮助老师解决了不愿转、不敢转、转不了、转不好的问题。落实破“五唯”,进行多元激励,实施产业教授和讲席学者聘任管理,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高效融合。
下一步,学校将以“三个有组织”为重点,切实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智、聚势、赋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青科大智慧与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