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自治区教育厅现推出“一流学科”专栏,以展示各入选学科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效,引领带动全区高校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特色发展,提速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科始建于1956年,于199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1998年转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2022年成为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2023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作为基础支撑的冶金工程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冶金工程学科服务于国家冶金行业需求和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任务,围绕自治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聚焦钢铁、稀土冶金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研发,在白云鄂博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先进金属材料制造与低碳冶金技术、冶金过程模拟及智能技术、稀土冶金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应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科拥有一支由83人组成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拥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5个,现有教授39人,副教授27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6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3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8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才9人。多人兼任教育部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治区高校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冶金工程学科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44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科生598人。全体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冶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新工科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批自治区一流仿真课程1门。学科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130项,省部级奖71项。本科生考研率多年保持在20%以上,多数被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等一流大学录取。六十七年来,培养了近五千名冶金工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遍布钢铁、稀土、有色行业和冶金高校、科研院所。毕业生充分体现了学校“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研平台
学科拥有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白云鄂博共伴生矿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碳中和协同创新中心等1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有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普教育基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保障。
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重大横向项目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330余项,总科研经费到款近1.4亿元。授权国家专利12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35篇;出版编著、译著、专著28部。先后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所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民用方面有6项获得应用,在军工方面有3项获得应用。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每年1300万元的科研合作经费。
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容量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槽的热场、流场、电场进行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A和25KA稀土熔盐电解槽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解决了稀土电解成本高、产品质量低、一致性差的重大难题,使我国稀土金属制备实现了大型化、规模化生产,成果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0KA电解槽研制成功”被评为中国稀土十件大事之一,“大型氟化物体系氧化物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制”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
2.开发 “高效连铸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已应用于包钢、太钢、东北特钢等企业。开发的电磁能晶粒细化设备的研发和再变形铝合金铸造生产技术、汽车用铝合金低压/差压铸造电磁能技术,在包头铝厂等获得应用。
3.开发的BT700和BT250P1汽车用热轧和冷轧高强钢、无取向硅钢产品,填补了自治区该类产品空白。
4.利用固体导热与相变理论优化设计了航空发动机YSZ热障涂层材料,已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企业用于EB-PVD热障涂层生产,为我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5.建立了基于湍流、多相流、传热、传质、相变与电磁作用相耦合的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对精炼、连铸、电磁搅拌等工艺进行了过程模拟与设备优化。“三维湍流流场数值模拟软件开发与应用”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反哺教学,“《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6.针对白云鄂博特殊矿组成复杂、难选难烧难冶等问题,攻克了特殊矿高炉富氧喷煤技术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白云鄂博铁矿高炉冶炼技术集成与应用”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学科长期与自治区本地企业,如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一机集团、包头铝厂等合作,开发了汽车用热轧和冷轧高强钢产品、新一代高强钢火炮身管钢、普通取向硅钢、高性能纯Y金属及Y-B合金制品、航空涡轮发动机热障涂层靶材等新产品,形成了铝合金电磁能铸造技术、铸造法原位合成金属陶瓷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成果、关键技术的应用,每年创造10亿元以上经济价值,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学科教师积极响应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号召,派遣了20多位教授、博士下企业,积极参与包头市科技局组织的企业科技体检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面向未来,学科将持续以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实施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汇聚大团队、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构建冶金工程学科牵头的跨院系、跨学校、跨区域的学科集群,突出稀土特色,抢抓绿色低碳智能冶金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机遇,形成学科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水平显著提升,打造国内冶金工程学科创新高地,力争达到国家一流学科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内蒙古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编辑:赵柏暄
校审:包革命 席东民 郝文婷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内蒙古教育发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