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着力構建高校勞動教育新模式

聊城大學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勞動教育新要求,堅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新時代創新性勞動教育目标引領,結合勞動新業态和新形态,設立以知識、能力、素養爲指标的進階式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将勞動教育與價值觀引領相結合,與專業人才培養全部課程相融合,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全曆程相融彙,構建“一核引領、雙向貫通、三元推進”模式,不斷提升勞動教育成效。

一、以價值觀爲引領,明确勞動教育三維目标

一是明确勞動教育目标。聚焦學生對勞動知識的理解、遷移和創新,從“知識、能力、素養”三個指标維度科學設計教育目标,建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其中,知識指标加強學生勞動理論知識學習,使其樹立新時代勞動價值觀念,能力指标側重學生勞動能力培養,使其具備勞動創新能力,素養指标推動學生勞動素養形成,使勞動意識和能力融入其成長成才全過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是構建進階式勞動課程體系。設立以學科知識勞動觀念爲主的認知類課程、以勞動技能和實踐體驗爲主的實踐類課程、以創新創業和科研訓練爲主的創新類課程,形成進階式勞動課程體系,并把5月份的第二周作爲“勞動周”,納入學校的《重要節日紀念日思想政治教育年曆》。

二、全課程+全學段,實現勞動教育雙向貫通

一是把勞動教育融入全課程。認知類課程深挖教育資源,将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理論課,開展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等内容的學習,将本校師生在勞動中成長成才的鮮活案例融入課堂教學内容,引導學生在思想上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實踐類課程将勞動教育與學生的社會實踐、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等活動相結合;創新類課程則讓學生在創新實習實訓、科研項目中活學活用、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學生對勞動精神的體驗,增強誠實勞動的意識,培養艱苦奮鬥的精神。二是把勞動教育融入全學段。學生本科階段勞動教育理論學時不少于8學時,勞動教育與實踐課累計不少于32學時,各學院根據各自學科、專業特點編制了47種《勞動教育與實踐》課程标準,對三類課程有明确規劃,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專業實踐創新與社會實踐服務有機銜接,貫穿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全曆程、專業人才培養全課程。

三、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評價管理,拓展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一是構建開放式教學環境。與鄉村、社區、企業合作建立勞動實習實踐基地,增強學生對勞動的全方位體驗;在“勞動周”期間舉行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知識技能比賽系列活動;在校内建設數字化實驗室、組建科技創新學生社團等,打造多渠道、多領域、開放式教學環境,切實優化勞動教學環境、提升勞動教育成效。二是改革勞動教育教學方法。調整課程大綱,充實勞動教育資源,實施以勞動育人爲目标的課堂教學;采用主題讨論、影視教育、現場觀摩、社會調研、社團活動、故事啓發等多種形式,增強勞動教育課的趣味性;采用體驗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釋放專業技術能力、職業勝任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優化勞動教育評價方式。開發課程數字化教學管理平台,對教育過程進行監測,強化對勞動教育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采用綜合與專項評價結合、定量與定性評價結合等多種方法對勞動教育的學生、教師、課程、教學展開多維度評價,密切關注教育實效,及時進行調整改進,确保勞動教育實施途徑科學、合理、高效。

原文鏈接:https://www.duolaoshi.com/2445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評論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