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南 省 教 育 厅
湖南兴起“大抓教育教学 狠抓质量提升”热潮
编者按:今年3-4月,湖南省教育厅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发现双峰县、雨花区、沅江市、湘乡市、新田县等地,双峰县芙蓉学校、雨花实验小学等校在推进阅读教育、教学常规视导、城乡一体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以及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改革实践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现予以推介。
双峰县:深耕阅读教育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09年以来,双峰县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难、教师专业成长难、课堂教学提质难等县域教育发展难题,以阅读教育为突破口,14年如一日扎实推进,探索实践出一条义务教育“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建成265所阅读项目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3次参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综合监测评价结果均居全省前列。
精心统筹,构建阅读教育模式。一是建立制度体系。出台阅读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教育规程、绩效考核办法和教师积分管理方案等10余份文件,通过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年度考核等机制,确保工作落实。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实行县级领导抓总,教育局局长牵头,业务副局长具体分管,在教研室设1名副主任和4名专职阅读督导员,负责阅读教育的培训、督查、评估等工作。每个乡镇中心校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的阅读工作,每所学校配备1名专职老师,每个班级配备1名指导老师。三是打造工作模式。统一建立阅读指导书目库,由学校根据实际选定书籍。打造“八个一”阅读教育管理模式,即:一支专职管理团队、一套完整的阅读操作流程、每天一节午读课、每周一节阅读课、每月一个阅读报告、每年一次年度综合考评、教师人手一本阅读工作手册、学生每年一个阅读笔记本。
突出融合,拓展阅读教育路径。一是与养成教育相融合。制定阅读姿势必须端正、借阅后要把书本放回原处、离座前要检查座椅归位、座位下有无垃圾等60多条“规矩”。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五点,即每天读一点,每天记一点,每天背一点,疑难处请老师指导一点,有感而发写一点。让“小切口”助力“大养成”。二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在发挥文科类老师阅读指导优势的同时,注重培养理科类老师的阅读指导能力,规定各单位必须选派理科类老师参加县级老师阅读素养大赛。通过在教学比武中增加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这一评分维度,在各学科考卷都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倒逼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三是与教研教改相融合。将没有讲台、课桌呈圆形摆放的阅读课模式搬至普通课堂,让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学习、展示自我。开展课改、教研交流探讨,组织经验交流会、阅读研讨会、阅读教学竞赛等,营造浓厚的阅读和课改氛围。拓展阅读阵地,将阅读与校园活动、课后服务积极融合,同时引入教育信息化手段,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相互补充,为学生增添“营养”。四是与家庭教育相融合。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故事爸妈进课堂”活动,“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爱上阅读,营造了全社会广泛读书的良好氛围。
强化保障,夯实阅读教育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14年坚持推进阅读教育,四任局长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坚持一种理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凭着“结硬寨、打呆仗”“认准了就一干到底”的精神,扛牢任期责任,建立工作体系,为阅读教育添砖加瓦。二是强化条件保障。通过“财政拨一点、公用经费挤一点、勤工俭学筹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的办法,统筹兼顾,多渠道筹集阅读项目建设所需经费,做到每创建一所合格学校就建好一个高标准图书馆,每改造一所薄弱学校就建好一个合格图书室,每个班级都建好一个阅读角。三是强化专业保障。组织全县阅读项目学校校长、阅读指导教师、新进教师开展阅读通识培训,组织教师进行阅读素养与写作能力竞赛,组织县级“种子教师”进行素养大赛、晋级测试和培训,举办全县教师讲书大赛,不断提升教师阅读教育专业素养。
长沙市雨花区:全面精准 科学视导
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
雨花区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重中之重。10年来,坚持每周开展两次教学常规视导,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常规视导的“雨花范式”。
坚持目标导向,创新视导模式。一是明确思路。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扭转过往视导中“重评价、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学校的增值性过程,发挥视导的激励和指导作用,实现从“诊断式”向“服务型”视导转变。二是明确对象。坚持点面结合、综合推进,既有日常抽检式的“重点视导”,又有年底全覆盖的“考核式视导”。“重点视导”以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每周视导4所学校(中小学各2所),凡是评为第二等次和新建学校必查,第一等次的抽查,特别优秀的免查,全区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明确内容。视导包含常规管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教研活动等日常工作及专项工作五个板块。其中,常规管理涵盖课程落实、控辍保学、五项管理、减负提质、特殊教育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涵盖备课、上课、听课、作业、考试等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德育工作涵盖德育常规、德育特色、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方面;教研工作涵盖校本教研、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专项工作涵盖“双减”、课后服务、阅读、师德师风等年度重点工作。四是明确方式。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实现从“浏览式”视导向“溯源式”探究转变,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沉浸式参与学校学科教研、教师例会和学生活动,深入了解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在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后,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突出规范实施,形成视导范式。一是规范队伍。从以往多头管理的分散式视导向统一领导下的集合式视导转变,由分管教育教学的局领导牵头,抽调基教、学生、教科、艺体科技中心、信息中心等业务部门干部以及中小学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等,组成视导工作组。二是规范标准。每年初,根据政策变化与区域实际,针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修订并发布《雨花区年度教育教学常规视导工作要点》,对视导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规范流程。一般分为两个视导组,一组由基教部门牵头,内容以常规管理、文化学科的教学教研为主;一组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内容以德育工作、艺体学科的教学教研和其他专项工作为主。视导人员按视导工作要点查阅材料、察看现场、访谈师生,按课表随机进堂听课、评课,同步关注相应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和学科队伍建设情况。
强化问题整改,提高视导效果。一是及时反馈。视导采取现场口头反馈与正式书面反馈相结合的形式。视导结束后,立即开展现场集中反馈,学校行政及各学科组长全程参与,视导人员对经验和特色进行梳理提升,对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提出建议。现场反馈后,视导人员按统一模板,分板块总结成绩、罗列问题、提出建议,经局领导审定后,形成“视导简报”,在视导结束后第二天正式下发学校。二是抓实整改。学校收到视导简报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提出举措、明晰责任,开展整改,十日内上报整改措施。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于问题较突出的学校,采取“回头看”的方式,了解整改工作进展,关注办学质量提升情况,将视导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和综合质量评价,作为考察评价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沅江市:坚持城乡一体发展
推动县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沅江市坚持把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举措,在资源配置、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三项保障,夯实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础。一是优化布局调整,缩小城乡差距。将学校建设纳入全市城镇空间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在抓实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实施“一镇三优”学校建设,即一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公办幼儿园,每年投入超过1.5亿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二是突出专业发展,理顺用人机制。沅江市委将从教经历和工作实绩作为教育局领导班子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教育局党委把教育质量和乡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校长及中层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同时,全面清理教师所教非所学现象,105名教师回归本专业,开展了科学、思政、物理、地理、生物、美育等300名学科教师专业培训,实现100人以上学校学科教学专业化。三是实施“四有”工程,激发教师动力。近年来新建城乡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000套,解决教师住宿难题;乡村新教师入职做到“五个一”即:一把钥匙、一套空调取暖设备、一套厨餐用具、一套洗浴设备、一套床上用品,让乡村教师到校如到家,确保“住有所居”;教师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劳有所得”;大力开展每年一次的“十佳百优”,每两年一次的“名师、骨干教师”,每三年一次的“教育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确保“绩有所获”;连续3年共有86名优秀教师被选拔为校长或中层干部,确保“优有所晋”,营造了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三项引领,激活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动力。一是课改引领。加强教研科研,全学段、全学科选优配强教研员。联盟学校之间成立联合教研组,广泛开展师徒结对、专题讲座、公开课,走课、送课、网络联校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每所学校承担2次以上联盟学校主题教研,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二是评价引领。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将优质普通高中60%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采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定等多维度招生录取制度,把优质生源稳定在乡村。推行差异化学校评价制度,对全市学校根据地理位置、学校规模、质量现状分为“A、B、C”三类进行评价,动态调整分类情况,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明确以“质量论英雄”的评价导向。三是典型引领。近年来选取南嘴镇中学的管理、政通小学的阅读、共华镇中学的课改、上码头学校的文明创建、泗湖山的联盟办学等经验召开现场会,重点解剖、重点推介。其中,南嘴镇中学提炼的学校管理经验“十度”,助推学校质量持续稳定发展,城区学生回流100多人,经验做法被益阳市推广。
统筹四项联动,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一是管理共通。推行教育局领导班子分片包干、股室站与所联系的城乡学校捆绑考核制度。实行校际干部挂职和跟岗学习制度,建立联盟学校管理月例会制度,学校之间互相参加对方行政例会,共同研究学校月工作计划、重大活动安排、管理制度改革等事项,实行交叉检查和工作讲评活动,互学互进。二是资源共享。发挥城乡学校资源互补优势,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所联乡村学校支教三年,同等享受乡村教师待遇;选派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一年,实施师徒结对帮扶;针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现象,实施城区教师走教帮扶,构建城乡教师资源共享。利用乡村学校学农基地、校内闲置土地,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校园劳动基地,助力城区学校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成长。三是质量共进。加强联盟学校在教学进度把握、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选用、教学质量评价监测等方面的协同,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联盟教学质量监管机制,定期统一监测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做到质量管理共同进行、问题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讨,质量共同提高。四是文化共建。联盟学校之间的校园绿化、文化墙和宣传栏设计、班级布置、专题教育、大型活动等联合策划、共同实施,构建符合各校实际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由龙头学校牵头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之符合、体现联盟学校共同办学理念,推进联盟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
湘乡市:聚焦尊师强师严师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湘乡市始终坚持“强市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理念,采取一系列举措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以尊师新政凝心聚力。一是“高站位”谋划。湘乡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教师优待,将教师队伍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教育强市“135”工程等高位统筹,出台《湘乡市“1+10”人才新政》,专门研制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和教师奖励经费。二是“直通车”引进。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对特别优秀或急需紧缺学科的教师,给予用人单位采取进入师范类院校直接考核方式引进。三是“组合式”激励。对引进的学科骨干人才、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每人每年分别保障专家津贴1万到3万元;对评选的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每人每月分别安排岗位津贴500至1000元;在每年教师节重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四是“实打实”解难。着力为教师解决子女入学、购房优惠、住房保障等难题,推动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落实落地。
以强师计划赋能提质。一是向培训培养要质量。统筹推进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五级培训。自主安排年度教师培训经费500万元,把省内4所师范类高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每年组织5批、不少于2000人次到高校实地培训。搭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的“梯级式”教师培养平台。二是向教研课改要质量。配齐配强专职学科教研员20人、兼职学科教研员69人,每年组织全体教研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主题式”教研,以“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为主题,选取样本学校,实现区域内学校“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送课、送教。仅2022年度就集中开展教研活动35次,组织和观摩教改课1068节,3280人次参加研讨。开展“订单式”教研,建立教研员联点制度,联点教研员在期初与学校共同提出“订单式教研需求”,在期中派出相关教研员设计组织活动,并通过“送教入校”“专家讲座”“主题研讨”等形式,回应解决需求,跟踪评估问效,督促教师跟进。开展“赛课式”教研,组织学科教师素养大赛、“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近三年开展了368堂教师比武课,对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每人每次奖励3000元。三是向教学管理要质量。每年召开义务教育质量分析会,每期组织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对教育教学问题把脉问诊,确保“备、教、批、辅、考”等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有力有序。
以严师工程铸魂育人。一是“十个一”师德师风活动常抓常新。“十个一”即签订一份师德师风承诺书、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全面开展一次家访、成立一个师德师风工作班子、召开一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展一次师德巡讲活动、建好一批清廉示范学校、搞好一次师德师风考核、树立一批师德典型、召开一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表彰会,从2010年起,13年来,都在坚持坚守,每年都在创新。二是“五强教育”“六位一体”与师德师风考核相辅相成。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师德师风考核首要指标,人人践行“强思想、强智力、强体魄、强美育、强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探索构建由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六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体系。畅通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及时预防、制约、纠正教师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有机结合,让优秀者优先,不合格者“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育人先育己。
新田县:精准施策 破解难题
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
2020年以来,新田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改革,探索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田路径”,成为撬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杠杆支点,全县小规模学校实现“小而弱”向“小而优”的蝶变。
因势利导巧调整,破解农村学校布局难题。截至2019年,全县还有104个农村教学点,每校生均不足12人,教师不到2人,大部分教学点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为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深入群众听民声。开展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专题大调研,下发调查问卷6.9万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6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9.3万份,认真听取利益关联人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了解群众诉求。二是“一校一策”优布局。对农村教学点的动态调整不搞“一刀切”,不下达停校硬指标,充分尊重民意和实际情况。对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群众自身合并意愿较强的教学点,因势利导尽量合并;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即使办学规模小,也尽量保留,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通过“一校一策”,全县104个农村教学点优化为16个,停办88个。三是改善条件除顾虑。将104个农村教学点的专项资金整合到16个教学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农村保留教学点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不断改善。先后投入860万元实施小规模学校安居工程和“五小工程”,让农村教师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目前,整合优化后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均不亚于甚至超过一般乡镇中心小学。
因地制宜巧提质,破解农村教育质量提升难题。一是强化师资建设。实行编制倾斜,农村教学点按1:1.7的班师比配备公办教师,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80%安排到农村教学点。实行教研倾斜,通过信息化“云研训”,开展骨干教师、网络教研联盟、网络联校研训一体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共研互助提升。实行待遇倾斜,严格落实农村教学点教师专项津补贴,以及专项表彰指标、学科骨干教师指标倾斜政策。二是强化生活保障。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开通校车,解决学生上学乘车不便之忧。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低年级住宿学生配备保育员,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解决生活照顾之忧。配备好生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严格落实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教师、一名学生“三帮一”措施,妥善解决环境适应之忧。三是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利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所有小规模学校教育专网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整体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农村教学点和城区的孩子“同上一堂课”,解决了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难题。四是强化城乡一体推进。统一中心小学和教学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建立“强校牵手弱校”定点帮扶制度,8所县城优质学校结对16所农村教学点。实施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全员赛课模式,激发教学点教师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因校施策巧利用,破解教育闲置资产处置难题。一是统筹盘活教师资源。农村教学点优化整合后,共腾出教师125人,部分师资用于充实保留的教学点,专职教师走教改善“包班制”状况,艺体类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得以正常开设。二是显著提升资金效益。据初步统计,停办88个农村教学点后,每年投入资金增减两抵后,可直接节约10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按照“校产姓校、属地管理”的原则,暂停办学的教学点校舍由所在乡镇和村(居)委会负责管理和维护,主要用于建设公办幼儿园和留守儿童之家,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4所,增加学位870个。整合民政部门留守儿童之家和文体部门村级图书室、健身设备等资源,创办“留守儿童之家”88个。“留守儿童之家”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既为“双减”政策得以落地打下了基础,又预防了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双峰县芙蓉学校:“三个三”模式
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双峰县芙蓉学校探索实施教学常规“三个三”模式,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由创建初的中等水平到了目前的名列前茅。
实施“三项制度”,抓实课堂教学环节。一是实施课堂监管制。学校始终坚持把实施课程开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日常检查、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了课堂质评小组,由校长审核把关、安排实施、牵头督查整治,确保课程对标对表开齐开足,确保课表和教师上课内容一致,推动课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二是实施教案日审制。学校根据学段、学科教学情况将教师分成若干教研小组,每组小组长每天对教案实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才能进入教室上课。重点检查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内容。三是实施“三课一会”制。即行政巡课、蹲点听课、教研磨课和学科研讨会。学校成立了由行政人员和学科组长组成的听评课小组,每日巡查课堂教学情况;每周推门听评课,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面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每年组织行政、学科组长的“推门听课”800余次;每半月由各学科组依托主题式教研开展教研磨课活动,组内同伴互听、互评。每月推出优质示范课,召开课堂问诊专题会,晒问题,想法子,定措施,促提高。
推进“三项举措”,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实行常规量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细则》,明确常规教学管理的目标、内容与方式,对“备、教、批、辅、考”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建立《教学常规管理白皮书》《教师积分管理制度》等19项管理制度,形成可操作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量化考核到月到人,真正做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列出常规管理清单。参照全县常规管理范式,列出学校常规管理清单,下发《班主任工作手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手册》,细化清单内容,明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天必做之事。班主任和教师每天均须记录常规工作情况;实行“日查周结月通报制”,确保清单式管理的实效性。三是强化常规管理结果运用。学校制定《教学常规工作督查考评细则》,将教学常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直接与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教师积分管理和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获得晋升晋级和评先评优资格。
做好“三项工作”,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一是抓实师生常态同测工作。学校把师生同题共答、同步监测作为检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每期初举行初中教师与学生同考试题活动,每期期中组织新教师、科任教师开展教学技能测试,教师得分既与同行比,也与学生比,综合得分计入教师绩效考核分,倒逼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二是抓好教师积分管理工作。以“教师积分管理”为抓手,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突出师德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师德投诉平台,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的考评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过程公开。《教师积分制度》人手一份,教师每年积分明细在校内张榜公布,年度总得分网上公示,接受广大教师监督,确保考核的公开透明。凸显工作绩效。将教师分为教育教学、教辅后勤、教育管理等3个类别,分设工作标准,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以大分值计入教师积分。三是抓紧师生常规培训工作。一方面抓好教师常规培训。在全面完成“国培”“省培”的基础上,实行每周一次分学科培训,每月一次集中培训,对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核心常规,如备课、听评课、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专题培训与分组讨论,让常规入脑入心。另一方面以学生学习常规培训为抓手,每期定期开展学生入学常规培训,全面培训学生课堂常规、日常学习生活常规;每月开展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等班级管理常规培训,让学生明规矩、守纪律,形成良好习惯。
雨花实验小学:“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质量要提升,教师是关键。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实验学校针对教师“躺平”、机制缺位、教学质量落后等问题,探索实践“树立目标、明确路径、科学评价”三步走办法,通过“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让“躺平”的教师站起来。经过五年努力,学校教学质量已跃居全区前列,连续5年荣获区“优秀教学质量奖”、区年终考核一等奖。
树立目标,让教师有“站起来”的方向。一是抓实政策学习。学校制定学习制度,每周对上级相关文件进行专题学习,及时解读,在第一时间学懂弄通悟透文件精神和要求,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测评,让教师明白办学方向、育人方向和个人发展方向。二是凝练课堂目标。以教师为先,让教师在课堂上闪光。学校将“质量第一”作为办学治校最核心的目标,提炼了“让学拓思”的课堂理念。“让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让时间、让机会、让活动;“拓思”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拓展思维能力。
明确路径,让教师有“站起来”的方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以“一指一表”立标准。五年来,通过观摩、研讨全校教师的712节“让学拓思”课堂,打磨出了《课堂教学实施指南》和《课堂观课记载表》,教会老师如何上课和听课,成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二是注重专家引领,以“课堂实践”强指导。该校与湖南一师教育学院签订对口研究协议,邀请专家团队五次入校问诊课堂;邀请区教科所9个学科的教研员,入课堂指导106人次,将“让学拓思”理念在全校教师课堂中得到落实。三是注重校本研修,以“四磨一理”促提升。该校创新实施“四磨一理”逐级晋升校本研修机制,“一磨”指教师个人磨教学设计,“二磨”指学科小组集体听课后磨学生学习效果,“三磨”指专家组听课后磨“让学拓思”理念是否落地,“四磨”指学科小组再次听课后总结评价课堂教学得失。“一理”就是对“磨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反馈、改进。
科学评价,让教师有“站起来”的动力。一是细化“三阶五格”标准。该校创新实施同层同级教师课堂教学同台竞技办法,实施“三阶五格”评价体系。“三阶”是将全校老师按教学实践年限进行分层,2年及以下的老师为一阶,3-4年为二阶,5年及以上为三阶。“五格”是对照三阶分层标准,对应为入格课、合格课、定格课、升格课和风格课。分层分级进行评价,让相同层级教师在教学比拼中棋逢对手,碰撞出火花,提高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技法。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力度。一方面,学校建立“以课评教”机制,根据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评定为跳格课、合格课、不合格课,课堂教学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对不合格课予以处罚、对合格课予以认定、对跳格课予以奖励。本学期,全校119人参与赛课活动,63人跳格,予以绩效奖励;13人不合格,扣除相应绩效。另一方面,建立“以学评教”机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教师教育教学情况,满意率需达到80%,低于80%的扣除相关绩效,高于90%的予以奖励。三是优化分层奖励机制。学校分层设立个人“教研积极分子”“教坛新秀”奖,师徒“青蓝工程”奖,学科团队“优秀教研组”奖。根据教师课堂评定结果、教学质量、校本研修等情况,予以量化评价,不搞“平衡照顾、轮流坐庄”,让教师在“争先进位”中站起来、强起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