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 南 省 教 育 廳
湖南加快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應用
編者按:爲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湖南省教育廳堅持以内容爲本、以平台賦能、以應用爲王,加快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推廣應用;永州市新田縣作爲全省先行先試點,整縣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創新應用,力促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現将有關做法予以推介。
湖南省教育廳着力構建國家中小學
智慧教育平台應用“三新”機制
湖南省教育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決策部署和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要求,堅持以内容爲本、以平台賦能、以應用爲王,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簡稱“國家平台”)應用作爲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進國家平台應用。
以内容爲本,打造高質量課程教學資源新體系。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精神,出台《湖南省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實施規劃》,安排省電化教育館負責具體實施,組織召開全省中小學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視頻推進會,加快推進我省中小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構建了以市州爲主體,以“基地校”爲單元,以“基地校”所屬的“網絡名師工作室”爲優先考慮的資源建設新模式。目前,14個市州208所中小學校承擔約9700餘條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預計2023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省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各教材版本的課程教學資源新體系,以滿足全省廣大中小學師生更加豐富多元的課程教學資源需要。同時,探索出一條由地方到國家的優質教育資源精準推送新路徑,2022年9月在國家平台成功上線首個地方頻道欄目,現已發布“智趣新課堂”“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等具有湖湘特色的五大品牌教育資源,實現了湖南優質品牌數字資源内容全國師生共享。
以平台賦能,激發共享式鄉村教育振興新活力。将國家平台應用作爲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振興鄉村教育的關鍵一招,于2023年5月正式啓動國家平台應用全員培訓,緻力通過“培訓培訓者”的方式,逐級組建培訓指導團隊,分層級、分階段組織開展省級培訓、縣市區級培訓和學校全員培訓。組建的14支省級指導團隊完成全省122個縣市區平台管理員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工作,重點解決中小學教師在線授課、網絡教研、自主學習、操作實踐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同時,組織編寫國家平台操作培訓手冊,有力推動了國家平台在我省的常态化應用,充分發揮了平台在助學、助管、助教、助研等方面的作用。各地各校通過國家平台共享優質資源,讓農村和城區的孩子“同上一堂課”,推動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爲振興鄉村教育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以應用爲王,探索示範型教育公共服務新樣态。積極推動國家平台應用向全省鄉村學校覆蓋延伸,推進優質資源全方位下沉,注重培育典型,發揮頭雁作用。自國家平台上線以來,省教育廳把永州市新田縣作爲全場景應用、全領域示範的先行先試點,指導其積極探索一線教師充分發揮國家平台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構建起縣域數字教育公共服務新樣态。該縣聚焦互聯互通,優化基礎設施環境,在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全覆蓋的基礎上,将所有班級教室、教師辦公室、各類功能室全部接入教育專網,全面實現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爲國家平台推廣應用全覆蓋打下良好基礎;聚焦促進公平,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利用國家平台,構建“生本資源”“師本資源”“校本資源”“縣本資源”教育數字化資源應用體系,打造名師優師,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校内均衡,縮小城鄉差距;聚焦創新應用,探索平台推廣路徑,将用好國家平台作爲推進縣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通過“微視角、微視頻、微課題、微創新”路徑,又好又快實現國家平台創新應用整體推進。
新田縣:推動國家平台應用先行先試
力促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作爲湖南推廣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簡稱“國家平台”)的先行先試點,新田縣在省市兩級電教館的精心指導下,牢固樹立全場景應用、全領域示範的工作思路,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着力打造“四雲”網絡校聯體、構建“四本”資源運用體系、創新“四微”平台推廣路徑,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主動超前布局,打造“四雲”網絡校聯體。近三年累計投入2500餘萬元,大力推廣應用國家平台。全縣配備15間精品錄播教室、66間網絡聯校直播教室,1228個班級教室(含農村教學點)實現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全覆蓋,2547個班級教室、教師辦公室、各類功能室全部接入互聯網,全面實現千兆到校、百兆到班。通過教育雲平台無縫對接國家平台,以國家、省、市、縣四級平台聯通來深化“雲管理”,推動全縣範圍内教育管理“局校一體”高效應用,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實現聯管理;通過“雲課堂”共建共享,創新探索實踐“資源共享+直播大課+留白協作”形式的新型網絡專遞課堂模式,爲全縣所有農村教學點的學生解決了教育資源短缺和“開不齊課、開不好課”的難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實現聯課堂;通過“雲研訓”開展骨幹教師、網絡教研聯盟、網絡聯校研訓一體活動,促進城鄉教師在“雲端”共研互助提升,實現聯研訓;通過“雲家校”将學校、家庭、社會線上德育評價、新時代勞動教育、網絡家長學校等融合應用,共同育人,實現聯家校。
有力應對變局,構建“四本”資源運用體系。利用國家平台九大應用場景,構建适合全體師生、學校、縣域的教育數字化資源應用體系,全面推動傳統教育數字化轉型。一是構建“生本資源”,以生爲本,實現因材施教。結合“雙減”政策,構建以骨幹教師爲應用主體的“生本資源”探索模式,開展作業設計,爲廣大學生提供最優作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确保學生減負提質取得實效。二是構建“師本資源”,以師爲本,打造名師優師。通過組織教育專家培訓、引導教師閱讀教育專著、學習新媒體傳播技術等方式構建“師本資源”,切實打造名師優師。三是構建“校本資源”,以校爲本,促進校内均衡。以學校爲建設主體,結合自身特色文化,加強課後服務、雙師活動,構建“校本資源”,全力打造“一校一品”。四是構建“縣本資源”,以縣爲本,縮小城鄉差距。以名師工作室爲主體構建“縣本資源”,目前全縣有名師工作室24個,工作室成員300餘人,涵蓋了所有學科,通過教師研修、家校交流等方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奮力開拓新局,創新“四微”推廣路徑。通過“微視角、微視頻、微課題、微創新”路徑,整體推進國家平台創新應用。一是從微視角推廣。從微小視角入手,找到推進平台工作落實小切口。如田家學校以勞動教育打卡的形式推進老師、學生、家長接入國家平台,吸引了更多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家長上傳學生勞動照片到國家平台,學校以此評選勞動之星,校長爲之獎勵豬肉和青菜,學生的勞動實踐真正得到落實。如龍泉五小以課後服務選課入手,落實“雙減”政策,引導家長使用國家平台進行課後服務選課,拓寬學生課後服務資源渠道。二是做微視頻推廣。激勵教師積極參與推進國家平台的創新應用,向第一批國家平台創新應用實驗校核心團隊成員頒發聘任證書。通過“新田智慧教育”微信視頻号、抖音号對外發布成員分享推進平台的體會和經驗視頻,打造推進國家平台的名師優師。三是用微課題推廣。聚集精英團隊成立創新研究工作室,分配課題研究項目,進行專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2023年,新田縣已向省市兩級申報推廣國家平台應用的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4個,并規劃縣級研究課題10個。四是以微創新推廣。積極探索“綠色智能教學終端”的創新應用,自主開發“綠色智能、成本節約、智慧高效”的教學終端應用新模式。創新研發了專用于國家平台的學習終端,實現“課堂答題、課後作業、師生交互、家校共育”等多種場景創新應用。在“雙師課堂”場景中利用翻頁筆便捷切換國家平台資源和教師課件。運用國家平台開展跨校大教研課活動、支撐高效課堂導學案創新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微創新應用。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