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校企协作育人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模式。校企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设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人才共育、产学研平台共建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了企业知识创新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课程内容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靶向定位培养准职业人
一是瞄准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特色学徒制人才培训计划,及时更新特色学徒制课程,加快建设布局优化、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学院先后与潍柴动力股份、豪迈科技、天瑞重工等区域内企业紧密合作,实施“双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特色学徒制建设加强对工匠人才的培养,满足制造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为区域输出高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助力区域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依托特色匠造专班,精准定位准职业人。学院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匠造专班”,企业师傅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匠造专班采用“1+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校内、特色产业学院、企业制造现场进行学习。匠造专班遵循“可进可退”机制进行学生选拔,打破专业限制,通过企业到校宣讲、学生入企参观等措施,学生根据意愿度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匠造专班精准定位“准职业人”培养理念,旨在“塑造匠心、培育匠人”,培养零距离对接岗位技能要求的高素质复合技能人才。三是优选教学内容,全面对接岗位需求。企业师傅将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转化为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将生产任务作为学生学习与操作的任务载体,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知识点、技能点碎片化,重新构建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新体系,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无缝衔接。另外,考核方式上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定级标准,将考核点设置为与定级标准契合的实践考核任务单,考核时采用考核单现场操作录像打分的方式结合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及考核,达到企业岗位真实要求。
教学模式全面对接生产过程 实现工匠人才递进提升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2023年,校企双方按照“校内实训职场化,校外实习项目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学习过程工作化”的建设思路,共建“学做一体、内外互补”的潍坊职业学院歌尔特色产业学院。双方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为主线,“匠心匠造、持续创新”育人文化为引领,共同培养“知识牢、技能精、素质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工匠人才“引导-锤炼-锻造”的递进提升。强化精准服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培养,学生技能提升明显,缩短入企成长期3—6个月,5年内共为歌尔输送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得益于歌尔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提升机制,3人成长为车间负责人,全部培养为工艺师、技师,其中12级以上191人,70%以上享受了本科生待遇,形成了“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快”的良好人才生态,“精准对接”助力学生“精准就业”。
专业教师对接企业技术专家 打造双岗双能教学团队
一是取长补短,共建教学互助小组。为保障工匠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分别选派高水平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共同完成教学。校方教师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等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帮助校方教师进行技术更新、行业经验传授、项目案例解析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双方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二是双向互派,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学院根据特色核心岗位工匠人才的师资标准,校企双方选派高素质师资和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互派、互兼机制。从企业典型岗位遴选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劳动模范,从学校遴选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实施企业教师教学化、校内教师实践化培训,教师既是生产岗上懂工艺、能生产的工艺师,又是教学岗上懂学生、精教学的教师,形成“双岗双能”结构化教学团队。三是技能切磋,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校企联合成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中心,定期开展“能工巧匠进课堂”等教师双向交流、技能比武等活动,为校企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切磋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