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教育系統将學習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一以貫之,全面推進“四大行動”,實施“教育強阿”戰略,切實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和全會“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轉化爲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爲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一、完善“三大體系”,實施黨建領航培根鑄魂行動
一是構建高質量黨建體系。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組織“對标争先”建設計劃和黨建示範校、标杆院系、樣闆支部培育創建工程,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治教,推動教育系統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态化,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第一線。
二是打造高質量思政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案、進頭腦。出台《阿克蘇地區關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意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深化地區大中小學思政課聯盟共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針對性。
三是健全高質量培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狠抓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加強體育鍛煉、美育熏陶、勞動實踐,着力推進法治、生态文明和國防教育,不斷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提高網絡育人能力,網上網下全方位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施“三大計劃”,實施基礎教育固本擴優行動
一是實施學前、特教普及普惠提升計劃。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保持在90%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以上。持續深化地區啓明學校引領作用,加強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建設,發展好學前特殊教育和以職業教育爲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
二是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提升計劃。落實國家《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推動柯坪縣加快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提高捆綁聯盟和集團化辦學效益,努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間差距,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三是實施高中教育多樣特色提升計劃。加強優質高中、示範性高中動态管理,“一校一案”制定縣域普通高中标準化建設規劃,整體提升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打造優質學校集群和區域性品牌學校。強化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加快推進普通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建設綜合高中等多樣化辦學模式,爲不同性格禀賦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成長創造條件。
三、強化“三個面向”,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
一是面向産業提高匹配度。實施地區職業教育“六優化六提高”提質培優行動,圍繞自治區“八大産業集群”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專業動态調整機制,堅持以高職醫學、農業、理工特色優勢專業爲導向優化中職專業布局,打造高職骨幹專業群、中職品牌專業,加快形成與地區現代産業發展相适應的職業教育。
二是面向園區增強融合性。堅持“園中建校、入園辦學”,打造産教融合型職教園區。推進“雙高校”“雙優校”建設,支持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試辦職業教育本科專業、創建職業本科院校。大力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标工程,強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科教融彙,實施職業和技工貫通培養“大方案”,擴大“1+X”證書試點,統籌中高職學校與技工院校資源,加大技能培訓力度。
三是面向企業拓寬新路徑。深入推進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鼓勵校企共建“校中廠、廠中校”,拓展中國特色學徒制試點,加強訂單班、冠名班聯合培養,建成教育鏈、産業鏈、人才鏈創新協同發展新機制。狠抓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确保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持續向好,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别保持在92%、95%以上。
四、狠抓“三項重點”,實施教育質量攻堅提升行動
一是抓改革激活力。以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爲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制定《阿克蘇地區中小學生語文學業成績提升工作實施方案》,聚力攻堅語文課低分問題,深化教師能力“提升行動”、教研指導“幫扶行動”等,全面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
二是抓隊伍提能力。嚴把“入口關”,2023年新招錄教師1200名。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常态化開展教師崗位大練兵、學科素養大賽等競賽研賽活動,深化地區“十百千”名師培養工程,持之以恒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三是抓保障強合力。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始終确保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财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推進教育數字化,加快建設地區教育專網和“智慧教育”平台。推動教育援疆叠代升級,加大援疆教師選派力度和柔性援疆力度,深化浙—阿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大教研、本科高校“四大聯盟”,助力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