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高校通过“六个结合”立体化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青年中扎实开展,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理解把握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芳华。
以学铸魂,推动主题教育入脑沁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安徽省高校坚持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宣讲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初心使命指引自己,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安徽大学注重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深挖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师生参观“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展”,发挥好与金寨县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育人作用。依托大学生宣讲团,面向校内外开展“点单式”理论宣讲,收到13家单位14场专题预约,通过“青春微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合肥师范学院在主题教育中深化“党建四好”创建,着眼提升基层党组织和青年党员组织力,打造工作“好案例”;着眼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打造支部“好活动”;着眼深化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和党课吸引力,打造书记“好党课”;着眼强化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典型引领力,打造党员“好故事”。力争打造一批立得住的好机制,形成一批叫得响的好活动,总结一批拿得出的好党课,树立一批过得硬的好典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皖西学院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与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全体师生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青春力量。举办“青春奋斗正当时 实干担当建新功”主题青春思政课,通过深入挖掘青年学生榜样,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打造了一堂绽放青春光彩、激扬青春活力、砥砺青春理想的创新思政课。
创新载体,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安徽省高校坚持书本与剧本、讲台与舞台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在历史背景、课堂实景、舞台场景中学思践悟,让主题教育在青春校园中形成雁阵效应。
安徽艺术学院从一本《少年漂泊者》说起,从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忆起,给青年党员开讲艺术党课。从舞蹈到朗诵,从说唱到访谈,从情景剧到四重唱,主讲人用生活的语言、身边的故事串联起党课各篇章课时,情理交融、娓娓而来。师生党员们把学习体会转化为艺术创意的实践过程,把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和干事创业强大动力。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发挥学校艺术特色,以“牢记嘱托再出发 踔厉奋发建新功”为主题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艺”心向党艺术党课等活动,通过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当代青年用艺术点缀青春年华、用歌声赞美新时代的美好愿望,进一步将主题教育同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艺术生产与实践等结合起来,让广大青年党员在绘声绘色的情景教育中沉浸式感悟、体验式学习。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美育工作特色,以“何为青年”为主题,通过师生同台以访谈交流的形式,用青年青语回答青年问题,结合朗诵、合唱、舞蹈、器乐合奏等形式,以“艺术+思政”的方式,深入挖掘青年学生典型,让师生共上一堂生动的青春思政课。
紧密实践,推动主题教育知行合一。“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安徽省高校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从课堂走到基地、从校园走到田间、从城市走到乡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安徽农业大学聚焦“三农”产业发展一线需要,以一线建小院、小院筑大院为建设思路,通过“科技小院”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产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让农业科技“从田间来,到田间去”,让青年大学生将论文写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让农民及时获取有效的科学生产技术,全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徽医科大学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社会实践工作方案,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增13家社会实践基地,6322人次走出校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调查研究,青年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安徽财经大学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地头。一份来自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成果展,在该校校园里迅速走红,前来参观的师生络绎不绝。该校23名青年师生精心设计,以“艺术乡建”为主题,开展了“乡村与艺术”“乡村与研学”“乡村与节庆”“乡村与建筑”“乡村与非遗”系列调研与实践活动,他们用艺术赋能,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