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女子學院:改革專業課程,創新模式方案,推動學校文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文科建設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安排和新舉措。近年來,山東女子學院遵循“守正創新、價值引領、分類推進”三個基本原則,把握“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踐行新文科建設宣言,緻力新時代應用型複合型文科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成效。

一、發展新專業,适應産業發展和業态升級的“新變化”

學校順應産業和業态的發展變化,順勢增設新專業、發展新方向,推動傳統專業提質升級,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更加契合山東省産業升級和業态發展的要求。一是推動傳統專業提質升級。學校根據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對傳統産業和業态的影響,通過修訂人才培養目标(如市場營銷專業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數據挖掘、數據分析以及全媒體營銷能力)、增設專業培養方向(如旅遊管理專業設置智慧旅遊與信息化方向,酒店管理專業設置酒店數字化運營方向等)等方式推動傳統本科專業提質升級。二是論證申報新專業。學校對接國家戰略、緊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适時增設适應引領時代發展的新專業。近年來,學校獲批新上本科專業11個,其中人工智能、跨境電子商務等7個專業爲新列入本科專業目錄的專業,占比63.64%。2020年,學校在全國率先申報并獲批目錄外本科專業“養老服務管理”。三是實施優勢特色專業集群建設。學校遵循“學科專業一體 一流專業引領 集群特色發展”理念,對接山東省十強産業發展,優化調整專業結構。目前初步形成了老年服務+ 、兒童發展+、 信息技術+ 、文化創意+ 以及經濟管理+五大專業集群,有力促進了山東省養老服務、數字創意等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新課程”,滿足人才培養的“新需求”

學校持續做好新課程建設工作,更好的滿足三合型(知識複合、學科融合、能力綜合)人才培養的“新需求”。一是改造升級傳統課程。學校強化課程内容的基礎性和創新性,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引入課堂,以新的技術手段和實現方式切實提高課程建設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成效。三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級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8門。二是開發建設新課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深度融合,開發建設了招聘與數智人才測評、人力資本大數據應用、财務機器人實務、财務數據可視化、智能财務共享等課程,以新課程支撐新産業、新業态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三是重構完善課程體系。學校重構了三大領域、九大模塊的通識選修課程體系,打通經濟學、管理學學科門類下所有專業的學科平台課,統一設置學科教育必修課,開設學科教育選修課,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實現高質量通識教育、理論思維培養以及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

三、重塑“新模式”,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新文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助推器和強動能。學校積極探索現代産業學院、微專業等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新路徑。一是打造特色現代産業學院。學校現建有現代産業學院5個,其中跨院部合作建設的現代産業學院3個、跨學科合作建設的現代産業學院4個。數字創意産業學院滿足紅色基因傳承、“新文科”+“新工科”跨界人才培養、産教深度融合三大需求,探索實施了“三融合、三協同、三平台”的數字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緻力培養“會編程的設計師和懂設計的程序員”,有效促進了新文科與新工科專業的融合發展。2021年獲批山東省首批現代産業學院。二是大力推進微專業教育教學。學校通過立項建設,支持各教學院部開展微專業教育教學。目前,幼兒發展與教育在山東省課程聯盟平台線上運行兩個周期,體育休閑與養生、兒童藝術教育等微專業校内教學運行情況良好。

四、設計“新方案”,凝練人才培養“新成果”

一是開展新文科教學改革研究。學校從2020年開始設置校級新文科改革研究專項,通過研究對新文科建設進行理論闡釋,通過實踐去進行效果檢驗。近年來,我校教師主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項;7個四新專業研究項目獲批山東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4個四新專業研究成果2022年獲批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是加強新文科建設制度體系構建。學校制定出台了《現代産業學院建設實施方案》《微專業教育教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爲學校新文科建設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

山東女子學院在新文科教學體系構建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和教學實踐。面向新時代新任務,學校将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深化新文科建設工作的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爲助力新時代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全面提高文科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貢獻更多的女院智慧和力量。

原文鏈接:https://www.duolaoshi.com/19717.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評論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