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省委教育工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作为检视整改重要内容,坚持用“四新”举措应对严峻复杂就业形势,着力化解民生难题,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平稳。
完善统筹协调“新体系”。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省委教育工委对照“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总要求,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高标准调度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见行见效。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科学推进各项任务有序高效开展。二是强化工作统筹。会同省人社厅建立定期会商、信息直报、统计分析、就业(创业)服务、绩效评价、项目衔接、跟踪评价等制度,建立省、市和高校联系会商机制和工作调度机制,统筹推进岗位挖潜、推介和落实工作。三是创新政策举措。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筑梦九条”系列政策举措,举办“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等活动,用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让江淮大地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成长成才、筑梦圆梦的沃土。
培育扩大就业“新空间”。一是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就业渠道,开展“校园招聘月”“暖心促就业”“春季促就业”“百日冲刺”等行动,举办省级综合类、医药类、财经类等线下校园招聘活动21场,校园就业市场6377场,提供139.59万个岗位,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累计访企近1.4万家,新增21.62万个岗位,省“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34万家单位提供45.7万个岗位,线上线下齐发力,促进人员岗位精准对接。二是支持企业吸纳。大力推进“直补快办”“即申即享”等模式,全面落实就业有关补贴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实行“双向激励”补贴政策,全力稳企带岗促就业。三是挖潜政策岗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多渠道开发特定就业岗位,优化时间安排,加快招录进度,支持毕业生尽快就业。
营造安心就业“新氛围”。一是聚焦困难群体。做实做细脱贫、低保、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一对一”明确包保责任、建立帮扶清单、精准推荐岗位、开展就业指导。按1500元/生标准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1亿元,实施宏志助航计划,线上线下培训约6万人,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增强信心、尽快就业。二是加强指导服务。举办第16届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做优做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确保岗位推送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接续服务不断线,最大限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加强就业宣传。更新发布《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开展“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安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宣传,组织开展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评选,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有效防范就业歧视和就业欺诈,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营造安心就业、暖心陪伴的良好氛围。
推进培养体系“新变革”。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教育、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出台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超前布局相关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业、专业、就业一体化发展。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定期发布《安徽省本专科院校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全省高校增设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急需的本科专业点82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脱离社会需求本科专业点38个,改造升级传统本科专业点69个;新增高职专业点422个,撤销高职专业点423个,获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3个。三是强化培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行业人才进校园、企业需求进课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