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市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國家級試驗區、省級示範區的先行先試優勢,加快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在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辦學體制、育人方式等關鍵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條“黨委統一領導、辦學主體多元、育人機制靈活、産教深度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金牌數連續13年保持全省領先,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啓動儀式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相繼在我市舉辦。
一、深化産教融合,打造職業教育賦能産業發展“強動力”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專班推進産教融合。成立市政府主要負責通知任組長的現代産業學院專班、駐濰院校與企業對話專班兩個工作專班,組建濰坊市産教融合研究院,加強産教融合政策研究、工作推進。出台《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産教聯合體建設的實施意見》,啓動3個市域産教聯合體建設。圍繞區域産業發展需要,布局200個骨幹專業,重點建設100個特色品牌專業、20個産業發展亟需專業、40個高水平專業(群),專業設置與産業匹配度達95%以上。二是突出校企主體,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建立産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校企常态化對話機制,去年,召開全市首屆首屆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對話會議,累計開展校企對話活動近200次,服務企業600餘家。簽約培育現代産業學院70個,實現縣市區、駐濰高校、十大産業全覆蓋,兌現獎補資金486萬元,撬動社會資金近億元注資職業教育,爲企業定向輸送千餘名高素質技術人才。三是強化政策保障,激發校企幹事創業積極性。率先出台産業學院建設、産教融合企業培育、細化落實産教融合激勵政策政策措施,對校企在經費、土地、金融、财政、稅收、信用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目前,已培育市級産教融合型企業50家、省級及以上産教融合型企業32家,推動濰柴、歌爾、豪邁等企業制定10類人才培養标準,歌爾等9家企業入選省級及以上職教教師企業實踐基地。
二、堅持改革創新,構建職業教育多元辦學新格局
一是率先探索民辦高職院校混改“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模式”。通過“政府參股、企業出資、多方共治”的路徑,成立混合所有制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按照“大混套小混,一校多主體”混改路徑,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共吸引社會資本10億元,建成混合制二級學院3個、專業37個,在校生規模超過1萬人,混合所有制辦學經驗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二是公辦高職院校混改“山東化工職業學院模式”。實行“黨委領導、理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校長負責、專家辦學、教授治學”管理機制,探索“公辦高校、混合體制、民營機制”的辦學體制,成爲全國首家整建制混改的公辦職業院校。三是中職混改的“豪邁中專模式”。按照“土地入股、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思路創辦了濰坊豪邁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深入推進模塊式一體化、任務驅動法、生産性實訓等教學,探索适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自辦學以來,12000名大學生、豪邁企業員工通過學校技能培訓走向工作崗位,1000餘名畢業生進入公司工作并成長爲骨幹。
三、聚焦成長成才,創新職業教育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新機制
一是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在全省率先實施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3+2”縱向銜接貫通培養,率先在全省開展試點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學分互認、學籍互轉、綜合高中試點。深入推進職普融通,在全市中小學實踐基地開設職業體驗課程,在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啓蒙教育,爲不同潛質和特長的學生創造适合的成長成才路徑。二是加強職業院校關鍵辦學能力建設。新建、改擴建濰坊職業學院等3所市屬高職院校,率先實現省高水平中職學校縣級全覆蓋,爲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标工程奠定堅實基礎。以“專家型”校長爲引領、“雙師型”教師爲主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6個,齊魯名師29名,齊魯名校長8名,省職業教育青年技能名師33名,省職業教師名師工作室45個。三是深入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牽頭成立山東省1+X證書制度試點聯盟,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完善“國家、省、市、校”四級大賽機制,以高水平大賽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10年以來,全市職業院校共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316個,連續13年居全省首位。
四、注重系統設計,構建職業教育現代治理新體系
一是強化黨政責任,爲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組長的全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把職業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突出位置,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教育綜合督導。二是落實辦學自主權,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出台《關于進一步落實職業院校五項辦學自主權的通知》,下放崗位設置、人員招聘、職稱聘評、績效工資5項辦學自主權,讓學校騰出手來專心抓辦學和育人;出台《濰坊市職業院校專業兼職教師管理實施辦法》,學校編制總量的20%可以用于招聘兼職教師,财政、給予經費保障,吸引大批企業工程師,高層次技能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三是管好一排底線,爲職業教育發展保駕護航。出台規範辦學行爲、加強收費管理等一系列文件,持續加強意識形态、輿情、招生、收費、實習、教材、校園安全等管理,不斷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和核心競争力。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