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一是出台《滨州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合理确定德智体美劳各评价指标所占比重,坚持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修身、以美培元,树立劳动实践观,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二是强化过程评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三是建设学生工作评价信息系统、充分运用多数据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科学化水平。2022年,学校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0项,在省属II类高校中排名第4。学生学科竞赛成果入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300名,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7.5%、考研录取率27.4%,人才培养升值空间位居国内同层次高校前列。
二、坚持以德为先,完善德育评价
一是将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品质、心理品质、法治意识、日常行为等纳入德育评价范围,增加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等主观评价,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德育日常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校内场馆、基地育人功能,打造校园文圣园、武圣园、陶园、雷锋广场等校园文化景观,进行浸润式文化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统筹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去。三是挖掘和利用滨州当地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基地、改革发展典型、先进人物榜样等身边优秀资源,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探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资源体系”和“校本教材”。近3年来,学校先后有500余名学生光荣入伍;230余名学生在“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讲党史”等省级比赛中被表彰;涌现出“雷锋式好青年”杨浩喆、跪地救人的文祉璐、“坐在轮椅上奔跑人生”的秦玉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邹良慧等乐于助人、敢于担当、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和青年榜样。
三、坚持以体修身,强化体育评价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时代学校体育要求,强调建立日常参与、体质检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体育评价机制。二是制定《滨州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办法》,将体育素养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评价,并作为各类评优评奖的基本条件,将学生体测结果纳入中层单位年度考核,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三是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制定《滨州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方案》《滨州学院体育嘉年华系列赛事计划》,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2年,在“舞动中国-排舞联赛”中,学生获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省赛特等奖1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2022年,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学生基本功大赛和各类运动项目的体育竞赛、学科竞赛获单项和团体奖项100余项。
四、坚持以美培元,改革美育评价
一是修订出台《滨州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美育教育工作机制,明确美育教育目标任务与主要举措,围绕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构建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等分层次、多角度的美育育人体系。二是发挥学校人文、艺术、建筑设计、航空、黄河三角洲生态和文化等的学科优势,借助文学艺术作品、航空文化、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区域地理等积极开展美学教育,强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三是深化文教结合,推进社会艺术文化场馆、专业文艺剧团与学校艺术教育相衔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让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成为学子的日常。学校入选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成功承办“山东省第六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活动”。2022年,学生艺术作品共获国家特等奖23项,一等奖195项,二等奖221项,三等奖253项;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68项。
五、坚持实践体悟,改革劳动评价
一是制定出台《滨州学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将生产劳动实践课作为劳动必修课程。二是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2022年度,学校安排4000余名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体悟;学校鲁喀支教团、“科技逐梦,扬帆起航”美丽乡村科创服务队、“团团护航”青年自护普及教育志愿服务队、碧水蓝天志愿服务队4支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拳拳红心,小陶助力”乡村实践服务项目荣获山东省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