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南 省 教 育 厅
桂阳县:探索构建“四个三”工作模式
落实落细有效衔接四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桂阳县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四个三”工作模式,突出落实有效衔接四方面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桂阳县2022年跻身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作出了教育贡献。
“三个坚持”抓顶层设计。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在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专门成立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党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内设股室(二级机构)及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系统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定期调度、专题研究、专班推进,构建“党委政府共同抓、教育部门牵头抓”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二是坚持规划带动。制定《桂阳县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有效衔接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大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教育振兴乡村行动等“三大行动”,逐条列出任务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坚持考核促动。充分发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安排5个督学责任区、64名专兼职责任督学,深入开展专项督导考核,把“三大行动”落实情况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并作为学校年终绩效考核及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确保教育系统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提并举”抓优质均衡。一是办学条件提标。整合村小(教学点)99所,统筹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农村网络联校攻坚行动等重点任务,科学制定“三十个一”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实施校舍维修、校园安保、教育信息化、校车运营、闲置校舍盘活、“雪亮”等“六大工程”,力争5年内全面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二是师资队伍提质。加大补充力度,累计送培公费定向师范生2755人,同时辅以农村特岗、交流轮岗、转岗适岗、流动调配等方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全面加强农村师资配备。加大培训力度,实行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单列,重点推动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全员培训,2023年专门组织8名校级管理人员赴长沙市雨花区挂职学习。加大优待力度,落实农村教师“五保一金”、乡镇补贴、特殊津贴、定期体检等政策性待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向乡村教师倾斜。三是教学质量提优。深化以研促教,27个名师工作室分片包校与村小(教学点)教师结对帮扶。推进集团办学,组建6个教育集团,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捆绑考评。创新城乡联盟,城区18所优质学校与所有农村学校组成18个联盟体,通过送教下乡、送培到校等方式提升乡村教育教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三种方式”抓教育帮扶。一是多方联动式控辍。全面实施“双线三级”(“县政府-乡政府-村组”线与“县教育局-学校-教师”线)联控联保机制和“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承诺书、校校开展学籍核查,“一人一策”分类帮扶、“一人一档”动态管理,2022年五类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二是志智双扶式送教。出台《桂阳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儿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残疾少年儿童身体、心理、认知等状况开展差异化送教,注重培养送教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在送教对象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早日回归校园,实现志智双扶。三是精准滴灌式资助。依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省教育厅教育精准帮扶“一单式”信息系统,加强与县本级乡村振兴、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困难学生数据库,制定重点保障学生监测表,持续推进学生资助“精准滴灌”全覆盖。2022年共发放学生资助资金1584.88万元,惠及29568人次,五类家庭学生受资助率达100%。
“三力齐发”抓教育赋能。一是发挥科教原动力。从职业学校选派“双师型”教师组成“科技服务队”,支持骨干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联系服务乡镇企业,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创建产学研基地,最大限度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优势,积极抢抓省旅游发展大会机遇,通过产品包装设计、电商服务点设立、网店帮建等“网红经济”新模式,助力乡村“土特产”走向国内外大市场。二是发挥人才内驱力。充分利用县职校两个省级优质专业群,大力培养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平面设计、智能家居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振兴造就大批生力军。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自2015年以来已培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及其后备力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1352人,其中本科107人、专科1245人,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三是发挥文化向心力。办好乡村学校思政课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大力开展思想道德、社会法治、文明礼仪等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以良好校风带动家风、影响民风。修缮振南书院、湘山书院、丰加书院、船山书院、鉴湖书院等并向村民免费开放,恢复古书院育人化民、记忆传承功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