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新区坚持理念引领、目标导向、问题解决的思维革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评价机制,以评价方式创新助推学校依法自主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建立目标导向,实施“三线”管理评价
一是坚持底线不能碰。这是刚性指标。把学校安全、违规办学、意识形态等项目列入学校自主发展底线清单。凡是因这些项目发生重大问题的,对学校综合评价一票否决,并对校长严肃问责。二是坚持基线不能降。这是弹性指标。尊重学校在办学起点、生源、师资、硬件设施、办学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差异,由学校和教研部门共同商定质量指标,重点评价学校目标完成情况,实现一校一标准,使不同层次学校的目标都积极可行,切实保证教育质量不能减低只能提升,学生负担只能下降并控制在“较轻”区间,形成倒“U”字型发展态势。三是坚持高线无上限。设立“学校自主发展”项目,全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从校园环境文化、德育品牌、传统文化、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五个方面自选项目、自定目标、自定标准、自现过程。教育局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进行专业引领,变基于标准的单一的结果性评估为发展式、教练式评估,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活力。
二、加强过程管理,推行智慧督导评价
一是加强双向互动。自主研发“智慧督导”评价系统,加强对学校考核评价的过程管理,提高工作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实效性。通过督导系统中的方案修订、线上督导、结果反馈等环节,畅通局校交流渠道,双向及时传输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重视学校关切。改变学校被检查、被考核的弱势群体地位,赋予学校方案修订参与权、督导过程知情权、结果反馈申诉权等三项权利,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正向引领作用,逐步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是确保公平公正。借助智慧督导系统,督导工作全部放在网上进行,评估标准公开,评估过程清晰有痕,结果即时查阅,档案永久存储,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督导结果真实可用。
三、实施专业引领,构建自主发展模式
一是遴选组建专家智库。深化“放管服”改革,面向全国遴选引入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为全区学校自主发展领航项目的推进方和专业支持方,为全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专业、更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服务。组建以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为核心成员的智库团队,对全区16所学校5个研究领域的32个项目,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指导、评估和服务。二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明确教育局、21世纪研究院、学校职责,协同制定年度总体计划和每阶段的详细工作方案。建立“专家入校指导+博士驻校研究+秘书处跟踪反馈+教育局项目统筹”一体化推进机制,指导学校分阶段建立“关键行为”(COR)和”绩效指标“(KPI),进行目标达成度和吻合度的测评,并形成清晰可视的项目实施全程。三是创新项目评估方式。坚持指导和评估分开进行,评估专家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指导专家与评估专家互不干涉,避免专家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减少学校对项目指导专家的过度依赖。
四、实施分类评价,探索学校自我增值
高新区充分考虑校际间基础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差异等实际情况,根据指标情况分类分层设计评价办法,建立了一套科学、专业、客观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一是依据学生成长曲线,科学建立监测机制。面向高新区3-9年级所有在籍在校生开展指向测查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全样本抽测,指向教学过程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大样本抽测,指向课程开设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小样本抽测,指向学业达标度的普测四种形式,满足教学教研对监测数据的需求。二是依托数据收集平台,多维分析监测数据。依据大数据监测平台,对总体均衡度、学校间均衡度、学科间均衡度和班级间均衡度四个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全区及各校各学科教研方向定位提供依据,指导教师查找教学问题。三是设定双线评价标准,分层分科考核质量。为了规避学校“重分数轻素养”,区教科院依据学校办学水平、发展定位,分学校分学段分学科制定各校的合格线和优秀线,实现了“一校一线+一科一线”,破除薄弱学校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和标准失衡。
创新有效的学校评价方式,使得单一的科层式强约束、碎片化的管理模式明显弱化,对学校的专业指导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督导评价的正向引领和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教育集团均衡发展,发展中及偏远学校异军突起,有利的推动了全区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