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高水平建设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专业群办学基础,提升产学研合作育人水平,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为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贡献“山科”力量。
深化环保类专业教学改革,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
一是突出“强技”核心,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创新生态文明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将专业群核心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大赛考核要点、创业大赛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对接科技进步和环保行业最新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二是推进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开放共享。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共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专业群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主持建设省级课程2门和校级“线上、线下、职场化”课程6门,在“智慧职教”等平台开放应用,全面实现课程开放共享,惠及20余所高职院校3230名学生。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学院发挥环境类专业优势,以课程为载体,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各专业群。打造了体现生态文明特色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多维课程体系,开设生态文明特色教育课程近30门,所有实验实训室实行7S管理,持续提升全院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四是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专业育人水平。深化1+X证书试点,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100%,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6%,毕业生持证率达150%。近年来,专业群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以上,其中在万华化学、北控水务等龙头企业就业比例达30%。
深化教学成果凝练与转化,服务行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学以致用,根植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依托专业组建环保社团,在学院入选“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团被评为省级学生社团,入围2021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的“农村环境污染调研及综合整治技术推广”项目,入选“潍坊市十佳优质服务项目”。“学子走进黄河三角洲”“用教学科研服务生态建设”等,被《经济参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二是搭建技能竞技平台,服务专业技能人才成长。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承办水处理技术国赛、省赛和“技能兴鲁”赛项5次,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和专业交流平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赛逐渐成为行业“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激励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三是强化成果凝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学院环保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发展提供借鉴。2022年,主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等成果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推广至我省所有开设环保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辐射至10余所省外院校。
深化科教融汇协同发展,服务区域环保产业技术进步
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专业群以技术技能创新、积累与转化为纽带,紧密结合产业绿色、低碳改造需求,建设了1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潍坊市重点实验室等技术技能创新平台。近年来,主持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黄河流域多点水质检测物联网监控云系统》项目入选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较好地服务了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对接区域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凝聚科研方向,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工程,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7人,柔性引进青岛科技大学王英龙等科研团队,校企协同建设了高水平科研与技术创新团队。三是推进科技成果服务社会。近年来,专业群完成《新型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开发研究》等研发项目,开发的污水处理设备在潍坊众思创环境工程公司等项目中应用,为企业增加营业收入500余万元。师生相继完成潍坊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报告和设计图、潍坊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等服务项目,有力助推了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四是实施科研反哺教学计划。引导教师将应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及案例,融入课程和教材,转化为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技术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获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奖项4项;8名学生被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7人进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遴选名单;近年来,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4项,彰显了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