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的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发展性等特征对艺术学有众多启示,探索艺术学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艺术教育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强烈需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新艺术学科”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一、以交叉融合为动力,打造新的学科专业布局。
艺术学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通过能量互换和理论整合,提升艺术学学术底蕴。学校学科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2个一级学科,构建了“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相关专业为两翼”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支撑、工艺美术为特色”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群。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管理等13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包装工程等16个专业被列入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近年来,学校以学科融合为导向,升级传统专业,拓展优势明显的新型专业,新增智能交互设计、家具设计与工程、新媒体艺术、陶瓷艺术设计等专业,逐步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建立起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学术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造物艺术体系”“中华造型艺术体系”融入课程,将“两创”+“双造”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校校多次组织举办基础教学改革研讨会及教学成果展,以中华传统造物观为切入点,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设计元素,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中华传统造型观念、造物体系,积极构建“中华传统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造物文化传承与发展”课程群建设。
三、以提升美育水平为目标,强化“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
“新艺术学科”要把握艺术教育、艺术与科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更具活力的科研体制,将艺术教学和科研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断提升美育的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一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动态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三是积极建设一流课程教材资源。近年来,学校高水平教师联合开发专业优质教育资源,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教材,共建在线课程60余门,获批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民艺学概论》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4套教材被评为“202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四、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国家重大现实需求。
艺术学作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突出应用性学科,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回应新技术、新需求和新国情,及时关注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学校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聚焦国家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战略,跨院校、跨学科整合优质资源,四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在积极助力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明确了美丽乡村设计研究、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等学术研究方向。在重大社会服务项目上,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深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树立学校服务国家社会、“设计服务民生”的大学品牌。
艺术学门类的建设、发展是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新艺科”建设要把握高等教育新形势,按照“新文科”建设提供的方向、标准和价值判断,积极回应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推动艺术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