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遴选确定2022 年度全国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典型案例,福建共有4篇案例入选。“福建教育微言”推出“教育督导典型案例”专栏,对我省入选案例进行展示,积极推广责任督学在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提升挂牌督导工作水平,着力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多方协同,抓实初小衔接“心育”工作
【案例背景】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1.9%~3.3%,初中阶段的孩子当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上升到7.6%~8.6%。另外,有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报道也频见各媒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新冠疫情的发生,又使学生产生了诸多新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作为责任督学,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
【案例描述】
这学年,我成为厦门市思明区某优质小学的一名责任督学。在一次访谈中,我了解到学校去年毕业班有两位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位是六年级时被老师同学发现有自残行为,但家长毫不知情;另一位是在小学毕业后的暑假,被家长要求参加多个学科培训班,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状况。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两位学生最终转危为安。我为老师们的负责和专业点赞。同时也思考,学生在这一阶段频繁出现心理问题是偶然现象吗?
我查阅了刚收到的《2021年厦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结果报告》。数据显示,学校这届毕业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市平均水平,压力状态的比例略高于市平均水平,焦虑状态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情况不容乐观啊!我向区心理健康教研员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校心理教师交流,访谈该年级师生;也向对口中学校长了解近年来接收的该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综合各种信息,我初步得出结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规范,但对初小衔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学生有问题求助并不多。因为是名校,学校、社会、家长的期望值高,面临毕业,家长普遍焦虑,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安排各种额外的课程已成常态。
我向学校提出以下督导意见:一是加强对毕业班学生个体的关注,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护网络,对个别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及时干预,有必要的转介就医。二是挖掘各方资源,结合心理课、心理社团、班队课、毕业研学开展多样活动,为毕业班学生减压。创设机会让学生对初中有初步的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初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三是做好毕业班家长工作。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八条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进入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应通过宣传,让家长知晓相关法律规定,并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不违反“双减”规定,盲目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
学校认可我的建议,加强了初小衔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求助。学校优化了心理辅导中心,增加了心理书籍,成立了心理社团,还邀请中学生校友到校讲座、互动,通过家长会、公众号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少些成绩攀比、多些亲情关爱,共同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我的关注也引起区心理健康教研员的注意,她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进行工作提醒,引导老师们开展相关研究。
【案例分析】
为什么在初小衔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再加上即将离开小学升入初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初中学习的担忧,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是学校对初小衔接期的心理教育重视不足。大部分学校初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发力点在教学的衔接,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在特殊阶段,重“智育”轻“心育”,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三是家长的教育焦虑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这是正常的心理期待,但如果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则会给孩子额外造成压力,轻则会让孩子滋生厌学情绪,重则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案例反思】
作为责任督学,我们要回应师生、家长关切,要坚持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多方协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从这个“心育”案例中,我对工作有了进一步思考:
一是善于学习,方能与时俱进。近年来国家颁发了多个教育法律法规,督学要加强专业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文件精神,才能做到督导有据、有法。对于专业性强的内容,要查阅相关资料,请教相关人员,才能提高督导精确度。
二是善借数据,方能科学精准。不论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还是学校的综合督导报告,都是基于调研得出的结果。这些结果,是通过实地查看、测试卷、问卷调查等科学方式得出的全面数据,可以为督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督学有意识加以了解和运用,能提升督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善用慧眼,方能见微知著。责任督学到校督导时,常常会发现“小”问题。有时,从一句话、一个现象就可以找到工作的切入点。督学应该练就“火眼金睛”,由点看到面,由表看到里,由现象看到本质,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抓住问题核心,助力学校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责任督学 谢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