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更多大學生創新創業潛能
親曆者: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吳曉波
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2021年10月已成功舉辦7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3萬個團隊、2533萬名大學生參賽
截至目前,全國高校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3萬餘門、在線開放課程1.1萬餘門,聘請17.4萬名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專兼職教師,超過1000所高校的139萬名大學生參加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掀起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高潮,在新的起點上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機制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深度革新,造就了一大批勇于挑戰、擅于創新、具備創業精神的青年才俊。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激勵下,大學的角色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學正緻力于将知識轉化爲對社會有直接推動力的發展要素。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同年,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創辦,更激發了廣大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情和潛能。
在擔任創新創業教育指導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雙創”項目展現出突出的原始創新特質,湧現了一批新興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爲解決“卡脖子”問題和形成“殺手锏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自主創新的引擎在各行各業噴薄出強勁的力量。創新創業教育正成爲國家富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
去年擔任“互聯網+”大賽評委期間,一個本科生參賽團隊讓我印象深刻。浙江大學學生陳天潤率領團隊憑借“Goprint多功能智能打印機先行者”項目攬獲總決賽季軍,他們颠覆性地設計出讓打印機跑到被打印的物體上去打印的産品,徹底擺脫了打印機尺寸的束縛,讓人眼前一亮。該項目也是這屆大賽中唯一闖入冠軍争奪賽的本科生項目。
在“互聯網+”大賽中,我看到更多的學生激發出了潛力,有了更高的綜合素養。當前,我國正開啓以“超越追趕”和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緻力于自主創新源頭技術驅動的創業教育新階段。當然,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動态發展的。沒有一種教育模式能夠在不同的時代一成不變地延續下去,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變化應接不暇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當下,真正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生命力的,應該是走在前列的勇氣、對于科技革命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時代發展脈搏的準确把握。
目前,“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已拓展成國際賽事,吸引了諸多海外高校參與。在這個更爲寬廣的舞台上,将有更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革新者和探索者,爲全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教育報記者徐倩采訪整理)作者:本報記者 徐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