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赋能产教融合发展

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勇于创新实践,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先后同临沂市政府、威海市政府共建山东交通学院临沂研究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威海市海事海商法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为服务地方产业和科技创新聚合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供给,助推加速起步成势

学校坚持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重要使命之一,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主动对接上级领导机关和地方政府的机制,主动服务政策制定、调研咨询、业务发展”。立足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这一创新组织载体,通过推动与深化校地合作,积极进行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体系的新实践。

学校坚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管理、考核等工作,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先后制定了学校《“十四五”产教融合发展规划》《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修订)》等,在建设流程、主体责任、落地管理、运营管理、发展支持、绩效激励等方面作好引导支持服务,为建设研发能力强、产业匹配好、体制机制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奠定基础,做好开局起步成势。

二、聚焦管服并重,强化沟通协作,形成共治共建合力

学校坚持“管服同步”,明确要求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起以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日常管理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体系,夯实管控基础,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努力做好服务文章,积极组织校内有关学科与团队,与当地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整体性对接,有效畅通学校职能部门、二级院部科研团队、行业协会、企业沟通协作渠道,瞄准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打出“交院组合拳”,助推各机构在服务地方产业和科技创新中凸显出比较优势,促进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学校坚持“常专结合”,常态化与新型研发机构所在属地的交通、科技、发改、经信、民航、海关、海事等部门定期沟通,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现场走访、线上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当前学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建议》等,切实了解并着力解决各机构的困难问题,优化管服措施,着力纾困增效,形成共治共建合力。

三、立足优势领域,强化因地制宜,融合中彰显影响力

学校聚焦“交通物流智慧化”方向,充分发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智能化与轻量化、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智慧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教科研力量,服务地方发展。其中,新型研发机构临沂研究院积极与临沂市各区县政府部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山东省高速公路数据平台系统开发、平邑县城乡公交调研等工作,孵化了山东达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电动车智能安全控制平台”获临沂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联合临沂市交通运输局、临沂市铁路民航发展事业中心,举办临沂市通用航空专题培训班,服务临沂通用航空项目建设。

学校聚焦“海工装备、海洋经济及涉海活动的法律和咨询服务”方向,以威海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重点培育壮大海洋信息、海工装备等产业为契机,积极服务当地海洋强市建设。其中,新型研发机构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先后获批“山东省军民融合科教机构”“山东省智能游艇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威海市新型研发机构”等,自主设计制造第二代14.2米中大型智能游艇,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智能游艇、配电系统等10余项技术产品,承担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委托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威海市海事海商法研究中心组建海商法研究、航运公司管理、海上通航研究、危险货物研究、船舶设备检测等多个跨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团队,牵头实施的《威海港一期工程10#泊位停靠水泥散货船(26000DWT)靠泊能力研究》等多项研究数据和成果,为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提供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599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