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起,我市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通过落实好教育安置,实现教育、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残疾儿童数据互通共享,适宜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让更多特殊儿童少年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构建多元化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2022年,宝坻区博爱学校历时12年的教学成果《政府统筹构建区域多元融合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在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并申报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作为宝坻区唯一一所集学前至职业高中15年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宝坻区博爱学校构建了“一统三位四级”多元融合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特教中心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推动政府统筹社会资源,以特教中心为纽带,充分将教育、残联和卫生三大系统职能积极引入到特殊教育实践中,形成“政府—学校—医疗—社会”协同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支持保障体系。
为解决送教学生分布地域广、路途远等特教工作难题,宝坻区博爱学校开发了“普教+特教”普特融合送教模式,以物理距离划定范围,整合域内中小学、资源教室及社区资源,形成了送教团队,使广大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宝坻区特教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属地送教先期在普教系统培养了一批了解特教、热爱特教、甘于奉献特教事业的教师,经过持续培训,为该区储备了一批具有特教专业知识的人才,也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宝坻区博爱学校探索拓展“医疗+教育”医教融合模式,与宝坻区中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合作,对学生身体和残疾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康复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疗康复,保证特殊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联合医疗机构和村镇家庭签约医生,将送教学生教育康复全覆盖;在医学康复助力残疾学生教育的同时,反哺残疾儿童医学科研的开展。在打通“学校+社会”校社融合共育模式方面,宝坻区博爱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多种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其沟通交往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学校与区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对接,毕业生被全员接纳,参加庇护性就业,按劳取酬,重度学生享受全天候托养照料。学校探索出的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终身服务保障机制,减轻了社会负担,精准解决了残疾学生家庭急难愁盼问题。
建立多样化发展的融合教育“新生态”
多年来,和平区新星小学高度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积极构建融合教育“新生态”,引领师生平等、友爱、互助、奉献的价值追求。让普通学生在尊重他人、学会奉献中担当责任;让随读学生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体验成长,为随读学生挖潜赋能,形成了新星小学融合教育的“新生态”。
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学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成立了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研制《新星小学随班就读管理评估方案》,遴选有爱心、有耐心、责任心强、能力强的教师担任随班就读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相关培训。每学期,组织教师运用和平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编制的期刊《我们同行》开展专题校本教研。近年来,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中涌现出一批“特教专家型”教师,引领学校融合教育专业化发展。
入学初,学校专门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创建“快乐一角”,展示特殊儿童所喜爱的家庭物品,创设熟悉环境,舒缓他们与家长的分离焦虑。学校组织召开“你是我的好伙伴”“手拉手我们一起走”等主题活动,帮助随读学生融入集体,健全人格,共同成长。学校把生命多样化观念、融合发展理念办成学校鲜明特色,培养学生尊重差异、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
同时,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结合“新生态”教育理念,构建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拒绝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对随读学生实施一人一案,实施“补偿缺陷,激发潜能”的教学目标。为破解随读学生学习能力弱的难题,学校依据其实际能力,结合学科要求,采用简化、减量、替代等循序渐进的方法,合理设置他们的学习目标,有效实施集体教学。据悉,学校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特点还专门制定随读学生《个人工作时间表》《自我管理图标》,帮助任课教师有效解决随读学生影响课堂问题。
开展随班就读的工作中,学校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等棘手问题,一年级开设《特色情绪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感知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学生相互尊重和接纳,确保随读学生不做学校班级的边缘人。
特奥赋能促进学生健康生长
河北区启智学校特奥运动起步于1998年,经过几代师生的坚持与努力,特色日渐鲜明,成果日渐凸显。在开展特奥运动中,学校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以“勇敢尝试 争取胜利”的精神为出发点,让智障学生树立信心,接触正常的同龄朋友,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低年级以“特奥游戏”为主;中年级以滚球、陆地冰壶、乒乓球等项目为主;高年级以特奥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项目为主,全校学生参与率为100%。开展学生熟悉的特奥运动,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快乐,激发勇气,体验成功,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自信、自强。学校现已成立了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四支特奥训练队,并多次代表国家和天津市参加各级各类的特奥比赛,截至2021年10月共取得428枚奖牌。特别是在2019年第15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中,由学校9名学生组成的中国游泳队共夺得11金、11银、4铜的好成绩。
自2015年起,河北区启智学校先后与区内多所普通学校联合开展融合体育活动。2016年-2018年,学校与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学共同组建的特奥融合足球队在“全国校园足球特奥融合组总决赛”中先后荣获两个亚军、一个季军,在2018年的东亚区特奥融合足球比赛中获得亚军。体教融合运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与发展,提升了学生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针对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缺乏适宜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结合特奥办学特色,将校本课程细化为特奥运动竞赛项目课、适应体育课和综合拓展课三种类型,帮助不同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实现了全员参与。河北区启智学校撰写的“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建设的25年实践”,被评为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选送参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评选。
特教融合职教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构建“无障碍、有大爱”的融合育人环境,促进残健学生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成才,达成残健“1+1>2”的融合育人效果。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深耕特殊教育31年,以符合听障生身心特点、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遵从特殊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全纳教育为依托、以残健融合为特色、以交流合作为载体”的面向听障生的融合育人培养体系。学院首创听障学生进入健听班级随班就读、跨学院联合培养的“全纳教育”模式;全面构建融合育人环境;创建天津市首个聋人众创空间——“默客聋人创想俱乐部”,面向全校健听生开设《中国手语》通识选修课……一项项创新举措,标注着天津高校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聋人工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孵化的20余支残健融合“双创”团队中,9支团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大奖。
2023年,市教委将实施多项举措,帮助残疾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我们将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比如,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支持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特教班、天津市聋人学校中职部和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中职部增加适应听障、视障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别。各区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探索设置面向残疾学生的专业,同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规划指导。探索特殊教育职业转衔服务,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开展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等。”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