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民生样本,年度记录》,今天带您回到广西百色田东县的布兵小学。过去十年,一项项推进教育均等化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措施在这所村小落地,更现代化的教学基础配套设施、更先进和多元的教学理念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走出大山的动力。新的一年,这所守望着乡村教育的小学,怎样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每一份成长与期待?
广西百色田东县布兵小学,2013年,第一次来到幕云山脚下的这所“村小”,留守儿童近半,孩子们都盼着爸妈回家。
学生黄格集:每次一听到有爸爸妈妈打电话过来,都是弟弟抢先跑过去接电话。
第二年,受企业资助,学校有了一间充满科技感的计算机教室,老师教孩子们上网和爸妈视频见面。
老师农益国:又是老师又是家长,我们几个老师管自己的小孩都没有这么细致。
第三年,学校的土操场翻新成了标准化的足球场。
学生黄小玉:那个时候草长得特别高,特别扎腿;后面学校突然翻新了,变成了塑胶跑道。
第四年,学校里响起的新广播,填满了寄宿学生的睡前时间;又一年,这所村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不仅能踢足球、打篮球,还有了琴声、歌声。那年,田东县提出,“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一门乐器或擅长一项体育运动”。
时任校长辛华尚:比赛表现突出的,中学老师见过之后,就马上要信息,问愿不愿意去读这个中学。
第六年,由北京几所名校的教师组成的公益支教团来到这里,为孩子们分享读书的快乐;第七年,村里的几所小规模乡村小学及教学点撤并到布兵小学。
老师何日站: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很大。
第八年,教室里的电子白板可以实时联网。
县教育局副局长何时:在我们县里有名师的学校开设一些直播教室、录播教室,也同样在县内搞直播教学、录播教学。
到了第九年,“双减”这一年,学校却打算给孩子们加几条全面发展的路径。
学生黄大恩:下学期还选科技课,长大后想做老师,做科技的老师。
2022年,第十年……
广西百色田东县祥周镇布兵小学(总台央广记者 韩雪莹 摄)
2022年12月23日,周五。凌晨五点,天还未亮,专门为学校制作营养餐配送食材的车辆开进布兵小学,食堂的师傅们卸货、清点、搬进操作间,他们要为孩子们准备这个秋季学期最后一个教学日的营养餐了。
刘小艺(左)和总务处老师核对食材清单(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浸泡、清洗、改刀、烹饪……从简单的食材到可口的营养餐,食堂的师傅们精心把握每一个环节,在后厨里样样精通的刘小艺师傅尤其在意操作的细节。
刘小艺说:“菜来了要先泡,至少泡半个小时,泡了以后才洗,洗了以后再切。因为怕有农药和化肥残留,所以必须泡够30分钟以上。一般我会放一点盐巴,用盐水泡完再洗,要用流动的水洗。食材来的时候已经有人检查过了,还有煮的时候一定要煮熟、熟透为止,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
食堂师傅用大型炒锅烹饪食材(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每个教学日中午的营养餐,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食品安全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吃得安全”之余,“吃得开心”成为营养餐的新追求。
刘小艺介绍:“我们在家做饭也许会比较单一,不像在学校,学校做饭会多样化。比如今天是排骨、鸡肉、娃娃菜搭配起来,每个星期都要换菜谱,饭菜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吃得比较开心。学校老师也会经常让同学们对饭菜提一些意见,能改善的都会尽量及时改善,比如说孩子们爱吃鸡肉、鸭肉、排骨,猪脚比较肥,孩子们不怎么爱吃,我们就少做一些。我们还会加一些配菜在里面,比如香菇、胡萝卜、玉米粒这些比较有营养的食材,小孩子都爱吃的,我们也经常换着搭配。”
校长农益国(左)来到食堂操作间查看备餐进度(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布兵小学校长农益国每个教学日上午都要抽时间来食堂的操作间看看,他对这个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的食堂格外重视。2022年春季学期,食堂新添了两个大型炒锅,相比这之前用柴火烧煮饭菜,食堂几位师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做卫生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他们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怎么把饭菜做得更美味上。而在农益国看来,这一年,食堂从曾经的“盒饭制”升级为“自助餐制”,也是一次有益的“改革”。
农益国说:“之前是由我们的厨师按照量来煮,然后分发给学生,但是有些低年级小孩年纪小,吃不了多少,所以剩得比较多。这一年来我们就让学生自己打饭,想吃多少就打多少,不够吃再回来加,强调‘光盘行动’。”
一个学期过得飞快,但对孩子们来讲,最后一个教学日又显得相当漫长。上午的课程一结束,孩子们从最后一节课的授课老师手中领过假期作业,按捺不住对寒假的向往,蹦跳嬉闹着奔向食堂,七嘴八舌地猜测这学期的最后一顿营养餐会吃些什么。食堂里冒着热气的伙食果然没让孩子们失望,烧鸡块、炖排骨、清炒娃娃菜,这份组合几乎是所有孩子们的“心头好”。
午饭时间,孩子们在食堂窗口排队打饭(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营养餐质量的提升,直观地体现在孩子们的评价中。自2011年11月启动实施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而物价、人力等成本的增加,对营养餐质量的提升也提出了新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田东县将多年来实行的营养餐从4元/人/天的餐标提升至5元/人/天,并通过实行资金定期拨付、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措施,让这5元钱真正“足额吃到学生嘴里”。
从4元到5元,多出来的1元钱提升在哪里了?农益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这些钱我们全部放在学生身上,放在为学生采购食材的环节。营养餐之前是一菜一肉,现在有时候是两肉一菜、有时候是两菜一肉,款项多了,我们就争取多采购一个肉菜,所以现在学生也非常高兴,问起来,好多学生会说‘今天我吃得很饱,有时候我都吃撑了’。之前还是一菜一肉时,有学生会说‘我要回家吃’,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种现象了,在口感上比之前好得多,学生也喜欢到饭堂来吃。”农益国说。
长身体中的孩子们尤其喜爱食堂的肉菜(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在布兵小学,每天会有三位值班老师在食堂自费陪餐,他们一边督促孩子们好好吃饭、避免浪费,一边观察孩子们对当日菜品的接受和喜爱程度并及时上报给学校总务处;总务处主任一方面要记录值班老师的反馈,还要每日和食堂的师傅们对接菜谱和食材需求,最后通过县里开发的专用App定向采购食材,确保食材安全健康、菜品搭配营养。为了让家长放心,学校还会每学期组织部分家长来食堂参观。
农益国介绍:“我们每个学期要求老师全覆盖进行家访,一是汇报学习,二是要跟家长沟通学生的体质情况,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身高都达不到要求,我们就会跟家长沟通,是不是饭吃少了、零食吃得多?督促学生中午必须在学校吃营养餐。有些孩子的家虽然离学校很近,但是中午一回去,特别是留守儿童,基本上不听爷爷奶奶讲的话,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大部分都是吃零食。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也很重视营养,但可能家长会有一些误区,认为现在还和我们70、80年代人的学生时代一样,学校饭堂煮的饭菜不好吃。我们让家长进到学校饭堂来看一看师傅煮的菜是不是和家里面煮的一样,家长的误区就慢慢化解了。”
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学生农财坤的父亲农滇志去年6月第一次走进学校食堂,亲眼看到了餐标提升一个多学期后孩子们究竟能吃得多好。他说:“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学校有专业的厨房,吃得比较有营养。”
农滇志发现,和学校老师预想相似,营养餐“加餐”后,财坤在学校吃得更多了,肚子里留给零食的“空间”被挤占了不少。而一顿免费的营养餐,是如何按下农村孩子成长“快进键”的?农益国认为,营养餐餐标提升一年多来,当农村学生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成为新的课题,在提升身体健康素质之外,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均衡成长的重要意义凸显了出来。
农益国表示:“我们的体育老师曾经做过一些身高、体重等方面的监测,和之前相同年级相比会改善一点,他们更喜欢运动,体质方面相比之前好得多。习性养成上他们也会有所转变,以前学生们有时候口袋里面有零食,他们就在课堂上偷偷吃,如果午餐吃饱了,在课堂上就能够更专心地听课。”
去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截至去年12月底,田东县已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48所,受益学生32655名,实现全覆盖。田东县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何时介绍,在这48所学校中,比布兵小学地理位置更偏僻、教学规模更小的学校,同样高标准地执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在乡村教育事业中确保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获得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何时表示:“我们一直以来‘让专业的团队干专业的事’,把涉及营养餐的243种食材全部列入招标公告目录里,至于目录之外的,我们不允许进行采购,因为涉及安全和价格等因素。我们在学校食材的配送中心建立了一个食品检测中心,对于进购的生鲜肉类、蔬菜等都要逐一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凡是不合格的一律退回。我们配置了冷链配送车,无论离学校多远、规模多小,都能实现点对点的配送。炊事员队伍中279名营养餐炊事员,都是经过体检合格拿到健康证、经过培训拿到合格证才能上岗,确保他们的操作规范有序。所有学校的食堂、里面所有的位置都安装了视频、音频监控,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后台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所有的流程环节都在我们的可视范围里。”
本学期的最后一节体育课(田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尚展 摄)
2022年秋季学期最后一个教学日的下午,孩子们享受着最后一节体育课,在操场上肆意地奔跑、追逐。而中午刚刚吃过的那一餐饭,对孩子们体质的改变、对百年树人的进程来说,或许还只是个开始。
何时最后表示:“我们下个学期要补充招聘炊事员99名、安全协管员39名。还有关于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我们也在筹备当中,比如营养搭配、烹饪技巧等,都在培训一揽子计划里。我们相信会把这件事做得好、做得精致,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