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小學生參加科普活動。廖光福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廣西是邊疆地區和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邊疆鞏固和民族團結是壯鄉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幸福線。教育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鞏固上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不可忽視、不容低估。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召開全區教育發展大會和全區教育大會,大力實施“雙千計劃”、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全區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教育工作發生格局性變化,爲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奠定了堅實基礎。
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持續擴大民族地區教育資源供給
堅持把教育作爲重點支出全力優先保障,在财力并不寬裕的條件下,持續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爲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2012—2021年,廣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投入達9200億元,其中安排15個民族自治縣和8個邊境縣約1127.22億元,占12.35%,有力保障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先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等6項基礎教育工程,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标準化建設,不斷改善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十年間,統籌投入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資金934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萬所次(其中新建中小學幼兒園2526所),新增學位194萬個。6所高校獲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7所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4所學校入選國家職業教育“雙高計劃”。“雙一流”建設和“部區合建”廣西大學成效明顯,19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68個專業點通過國家專業認證,195個專業點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全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别達到92.3%、96.5%、92%、52.4%,分别比2012年提高27.3、8.5、16、28.4個百分點,廣西在實現普及15年教育的基礎上,高等教育也邁入普及化階段。
十年間,廣西持續加大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教育傾斜力度,在經費投入、項目建設、師資保障等方面,重點扶持民族自治縣、邊境縣等地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過持續努力,廣西的一些民族自治縣和邊境縣的學校布局持續優化,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水平持續提升,教師數量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學校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發展達到全區教育平均發展水平。截至2020年,全區15個民族自治縣(含享受自治縣待遇的縣)、8個邊境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評估驗收,實現示範性普通高中縣縣全覆蓋、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
健全機制完善制度 着力增強民族教育發展政策保障
長期以來,廣西持續提升民族教育發展法治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水平,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讓民族教育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2016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出台《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對民族教育發展進行全面部署,提出要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面臨的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縮小發展差距,突出民族特色,提升質量水平,實現民族教育協調發展。2018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教育促進條例》,明确縣級以上政府負責本區域内民族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要求将民族教育事業納入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從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學生發展、投入與保障等方面對民族教育發展的責任和義務作出規定,爲自治區民族教育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制定實施《廣西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在以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的新的曆史發展機遇期,要推動民族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發展,爲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培養高素質人才。十年間,廣西圍繞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出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民族班管理辦法》等4份政策文件,爲擴大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政策保障。
立足優勢深挖潛力 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廣西堅持把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利用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優勢,教育引導各族學生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是建強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中小學開設思想品德課,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及形勢與政策課,在八年級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專題教育課,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義務教育階段于2019年與全國其他非民族自治省區同步實現道德與法治、語文、曆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全面啓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中華民族大團結》等教材;普通高中從2021年秋季學期起,使用思想政治、語文、曆史國家統編教材;高校思政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實現100%全覆蓋,“馬工程重點教材”使用率逐年提高。組織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壯美廣西》《紅色廣西》等中小學地方教材,有機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關内容。編制印發《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教學要點》,編寫出版《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2021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讀本,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緊跟偉大複興領航人踔厲笃行。
二是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先後出台《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語委關于加強全區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爲做好語言文字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依托“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語言文字工作機制,全區夯實學校作爲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陣地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爲教育教學基本用語用字的法定要求,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和規範化要求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和學生培養計劃。通過定期培訓、校本培訓和綜合培養等方式,持續提升學校教師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每年舉辦全區漢字聽寫大賽和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爲學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從2015年開始,面向全區2萬多所學校廣泛開展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目前有近80%的學校完成建設任務,全區建成國家級、自治區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329所,培養語言文字骨幹教師2萬餘名。全區大中小學校(含幼兒園)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100%全覆蓋,2020年廣西普通話普及率達85.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有效促進了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每年結合廣西“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日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活動,2021—2022年,廣泛深入開展“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民族團結精神,展示強國有我風采”系列活動。組織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鼓勵學校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升旗儀式、牆報闆報等形式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研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民之情。
四是以繁榮校園文化構建共有精神家園。用足用好壯鄉獨具的紅色文化、稻作文化、歌圩文化、銅鼓文化、長壽文化、邊關文化、海洋文化等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育人功能,積極爲各族師生構築共有精神家園,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文化基礎。2014年以來,全區啓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建設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教育示範學校創建工程,在校園中建設民族文化長廊、體驗館、陳列室、博物館等,展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建設國家、建設廣西的故事,引領全區各級各類學校進一步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十三五”以來,共投入1.22億元支持職業院校建設52個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建成多個領域的民族傳統活動中心、技藝活動傳承中心、素質拓展中心、展示中心。加強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社團活動,積極開發一批民族技藝課程,并創造條件建設民族文化特色專業,提高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能力。
夯基提質增效并舉 努力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水平
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廣西緊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迫切需求,統籌打基礎、促提升、增質效,不斷加強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作。
努力辦好大中小學民族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規範大中小學民族班招生工作,将民族班招生納入各設區市中高考招生工作,實行統一報名、統一考試、統一招生管理。截至2021年底,全區普通高中民族班在校生規模達2萬餘人,普通高校民族預科教育累計招收少數民族學生3.82萬人,其中公費民族預科生1.11萬人,占比29.3%。少數民族在校大學生的比例顯著提升,最大限度保障了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
落實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強化主體責任,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咨詢服務工作,積極穩妥完成國家招生計劃。2012—2021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共錄取廣西生源380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902人、博士研究生899人,爲廣西培養了一批回得來、留得住的高層次緊缺人才。
加強地方民族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爲進一步增強地方高校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廣西從2012年起每年投入約500萬元,累計投入5800餘萬元,啓動實施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學科建設項目,支持8所地方高校23個學科開展民族特色學科建設。支持廣西民族大學成立全國首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在此基礎上成立“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習基地”,常态化開展民族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爲建立服務全區的民族教育智庫提供有力支撐。
乘勢而上踔厲奮發 不懈推動壯鄉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立足新起點,彰顯新擔當,實現新作爲。廣西将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爲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力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衆受教育權利,切實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爲民族團結夯實根基、爲邊疆繁榮播撒希望。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主線,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機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積極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态化開展機制,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
堅持教育資源投入向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傾斜,分類推進,精準施策,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
堅持推進少數民族高質量人才培養。加強大中小學民族班教育内涵建設,适度擴大辦學規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好人才培養質量關。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骨幹計劃”執行過程管理,持續推進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構建适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努力辦好讓壯鄉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爲。
作者李清先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