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聚焦“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全员全程、同向同心育人功能,围绕“劳动”特色,积极构建“全环境育人”生态圈,助力培育“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思想铸魂,打造全员育人“大格局”
学院以“全员育人”为核心,强化全员育人队伍建设、激活全员育人资源,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多力合一,聚焦靶心。发挥“头雁效应”,学院领导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生军训等活动,坚持讲好思政课、形势政策课,引导同学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教学观摩、专家说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专业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辅导员走进军训连队、学生课堂、学生宿舍开展宣讲,将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和人文关怀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多元力量,同频共振。搭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三支专门力量,挖掘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成立书记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劳动大讲堂”宣讲团四支辅助队伍,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中央政策、党的理论、党史、思政、劳动文化等内容的宣讲,发挥不同的育人功能,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学生成长成才的护航人和守护人。
二、课堂强基,探索全程育人“动态链”
学院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拓展”“教师培优育强”“教学提质创优”“教研科研助力”“实践赋能增效”五项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全程育人“动态链”。
体系为“要”,构建全课程育人模式。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印发《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一中心、两主体、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以课程体系打造 “匠品”,构建“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四位一体全课程育人模式。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研课会,借助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评选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学院涌现出了全国、全省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批育人典范。
教材为“基”,抓好课程建设。积极贯彻好教育部的工作要求,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将该课程写进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今年率先在2022级劳动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开设该课程。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每个专题极富深度,且随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深化。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明确表示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与国家、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新时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师为“魂”,做好师资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团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以专题教学为手段,以启发式、问题式教学为方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深受学生好评。除了专任教师,学院成立思政课教师专兼职教师库,为思政课提供充分师资保障。
三、实践增信,聚焦全方位育人“主战场”
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拓宽育人场域,发挥实践作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聚焦全方位育人“主战场”。
塑造校园文化,培育劳动品格。以劳动文化培育“匠心”,建设“劳动文化研究+劳动文化景观+劳动文化活动+劳动文化教育”的四位一体沉浸式、立体化劳动文化育人体系。正式实施劳动教育课(劳动周),以劳动周的形式统一组织授课,启动以“劳动 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劳动文化月”暨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在全院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文化氛围,打造学院“劳动”文化建设品牌。构建校园文化标识体系,对校园道路进行命名,建设校史馆,使其作为爱国主义和劳动教育基地,让精神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励师生争做“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功立业新时代。
参与社会实践,锻造职业素养。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党团群共建共育”的工作思路,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的青春最美丽”“青鸟计划”“寻找时代小青马”“希望小屋建设”“返家乡”等六项主题实践活动以及“雷锋精神我传承·青春闪耀新时代”“清明节祭奠英烈”“无偿献血”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执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具有规范性、公信力的科学参考依据,形成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效联接。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深化“全环境育人”综合改革,打造“全环境育人”新生态,让劳动品质根植于心。学院将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激励学生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在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中书写“劳职探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