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王少輝:校地深度融合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

【中國教育報】王少輝:校地深度融合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

長清區位于濟南市西南部,是山東省濟南市新區。長清區大學城内聚集的12所高水平院校,是長清區特有的優勢資源。近年來,長清區圍繞“教育讓長清更具魅力”目标,實施“校地聯合育人、雙向共赢未來”工程,先後有34所中小學校與高校建立66項合作項目,形成了“校地黨建融合、高校特色知識進校園”等極具地域特色的“八個維度”校地融合模式,讓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建成統一戰線,成爲“命運共同體”,讓基礎教育迸發出更多活力和動力。

黨建融合促發展,思政鑄魂育新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強化思政課育人功能的務實之舉。從育人角度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從學科建設角度看,是推動思政課建設内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人的發展角度看,是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迫切需要。長清區委教育工委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建立“五必管專班”,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開發思政特色實踐基地,編寫《校地聯合育人 雙向共赢未來》手冊,開發了長清區大中小學思政課“由課到研到育”一體化體系2.0版本,将區域黨建一體化推進,思政教育上下貫通、全流程貫通。區教體局和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共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共同體,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将王盡美事迹展陳館無償向區内大中小學開放,讓思政教育不再局限在思政課上,最終實現全環境、全時空、全課程育人。

【中國教育報】王少輝:校地深度融合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

特色知識進校園,基礎教育譜新章。長清大學城12所高校,涵蓋文化藝術、建築工程、交通運輸、工業制造、中醫中藥等廣闊領域,這些學校将“高、新、奇、特”的特色專業知識,通過科普、講座、闆報等形式輸送到中小學,豐富了基礎教育教學資源。齊魯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走進五峰中學,開展高鐵與磁懸浮、太空站對接等科普活動,激發了學生們的科學興趣。山東藝術學院由學院牽頭,在長清區張夏紙坊小學常年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指導學生進行美術繪畫、臨摹、彩繪以及美術常識的普及。30餘個各類大學生實踐基地,将特色知識送進中小學校園,催生了學生們最初科學及審美等意識的萌發,引發了他們對未來的無限向往。

系統課程進課堂,莘莘學子築绮夢。建立校本課程是高校與中小學密切聯系、長期融合的紐帶和基礎。近年來,先後與高校共建研發了14項校本課程,充實了基礎教育知識體系。長清區博園小學聘請高校教授、博士走進學校,組建了120個社團,形成了“大人文”“大科學”“大體育”“大藝術”等社團課程。山東女子學院在長清區鳳凰路小學開設足球課程,舉辦兩屆足球文化節,指導學校争創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山東藝術學院把傳統戲曲藝術送進實驗小學,排演的《稻草人的三滴眼淚》《我和哪吒過一天》等12個劇目,均獲濟南市藝術節一等獎。一門門生動的傳統文化課程,一堂堂充滿吸引力的科技教育特色課,積澱形成的是中小學多門類校本課程,将高校資源内化爲學校的發展動能,爲孩子們創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共建特色課程班,助航學子青春夢。特色課程班是培養特長人才最有效的模式,長清區依托高校優勢特色專業,聯合創辦課程特色班,走出了一條“長清教育特色路”。長清大學城實驗學校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密切合作,創建“扁鵲班”,國醫大師王新陸等教授們到校親自授課,組建了學生能聽懂、有特色、重體驗的中醫藥文化特色課程班。長清大學城實驗學校、實驗中學、第一初級中學,分别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簽署《共同推進海洋科技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合育人合作協議》,構建“一貫五維”海洋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和育人模式,爲培育知海、愛海、衛海、強海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基,爲建設海洋強國、強省服務。

【中國教育報】王少輝:校地深度融合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

國醫大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新陸爲校地合作“扁鵲特色課程班”授課

高校研學擴眼界,拓展教育新空間。大學之大在于學問之大、知識之大,更在于文化之大。12所高校,既有百餘年辦學曆史的濟南幼高專,還有爲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獻禮藝術作品的山東藝術學院,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曆史淵源、文化積澱,蘊藏着無處不在的育人語言。高校很多校史館、實驗室、平台和場館,也都是寶貴的育人資源。長清區在高校建立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繪就研學地圖,走進高校,感受“大家”風範,獲知前沿知識,針對性組織近十餘萬人次到35處高校研學基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齊魯工業大學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科技攻關和研發項目,通過研學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滿足了學生多方面學習的需要。

他山之石可攻玉,校地攜手赢未來。采取“政府+高校”、依托科研機構資源、與高職院校合作、與企業聯合訂單式培養等合作方式,構建了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學校基礎教育全學段的優質教育資源新框架,全區辦學更加多元、特色更加明顯、品質更加優化。一是“公”“民”合作: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舉辦的高品質民辦學校——濟南市長清區華曜實驗學校,實現教育資源供給多元化;二是校地合作:與山東師範大學合作舉辦博園小學、第二初級中學、長清湖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集聚放大;三是企校合作:長清職專與6個知名企業合作開辦“企業冠名班”,與多所高職院校開展“3+2”合作辦學,與濟南市幼高專合作開辦長清職專幼教校區,實現職業教育新拓展;四是特色合作:建立齊魯師範學院長清中學附屬學校,實現學校換擋跨越發展。合辦學校、合作辦學、合辦項目,在辦學理念、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實踐育人等方面全方位創新性深度對接,全域辦學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師資互通共促進,同推教育優質發展。長清區樂天小學聘請山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光輝、濟南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執行會長羅清軍、山東女子學院教授陳曉燕爲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專家,整體推進長清區心理和家庭教育,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濟南市幼高專教授林志芳到長清區文昌中心小學進行現代詩歌啓蒙教學,編寫出“童言詩語集”。高校教師、教授到中小學上課,用前沿理論升華實踐,帶動了基礎教育研究。同時,長清區選派基礎教育優秀、骨幹教師進入師範學校課堂,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對教育的所知所感講授、分享給師範學生,讓未來的教師們把準基礎教育需求和學生需要,找到自己的教育未來,雙向交流,打通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貫通渠道。

【中國教育報】王少輝:校地深度融合激發教育發展新動能

雙高育人多體系,奠基學子生涯規劃。長清區早發現、早啓蒙、早培養,讓每個孩子都能按照興趣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創辦航天特色“225課程體系”,依托西北工業大學計劃2023年完成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5星”的研制與發射,爲學子們構建了天文、數學、物理等跨學科、跨學段知識體系;與齊魯工業大學聯辦的海洋班,讓孩子們的視野從陸地到遠洋;與齊魯師範學院聯辦的傳統武術班,共同承擔武術育人和武術教育;與山東中醫藥大學聯合的“扁鵲班”,推進了中醫藥人才小中大學一體化培養;與德州科技職業學院、淄博職業學院、濟南職業學院、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在多領域、多專業搭建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合作育人走向高水平、高層次。通過聯合實施各類特色教育,讓孩子們生涯規劃更清晰,爲孩子升入高一級學府奠定了基礎。

“八個維度”是落實校地融合共建共育的具體支點,是實現共享課程和人才、共赢育才成果的落腳點。推進校地融合縱深發展,強化了品牌輻射,激發了發展活力,釋放了資源紅利,形成了開放辦教育的新格局,爲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體育局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7日第3版 

原文鏈接:https://www.duolaoshi.com/12552.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評論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