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紧紧抓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
一、聚焦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专业布局
联合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开展行业、企业就业市场调研,分析研判我市规上企业近三年用工需求,召开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座谈会,结合我市院校所有专业近年招生就业情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淘汰一批“鸡肋”“休眠”专业,优化调整现有专业布局。202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等13个专业。2023年拟新增以锂电产业为重点优化调整的专业,增强服务枣庄产业发展能力。二是建设高水平专业。 经过布局优化和专业提升 ,推动形成了以汽车运用和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架构,目前我市 15个中职专业获评省级品牌专业。枣庄经济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枣庄理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滕州市职教中心护理专业、峄城区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台儿庄区职业中专汽车运用和维修立项建设山东省特色化专业。
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
一是规范职教集团建设,发挥纽带发展作用。新成立枣庄市锂电、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职教集团。目前,我市成立职教集团 12个。我市现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9家。全市18所中职学校加入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先后召开集团化办学推进会、全市职教集团运行与发展情况座谈会,举办全市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培训会议2期,推动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开展深度合作,服务用工企业。参加技工教育集团的用工对接会,与欣旺达等企业达成用工培养初步意向,签订长期合作战略协议,开展人才前置培养,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暑假期间开展“职业学校访名企,千名师生进车间”活动,全市中职学校661名教师、1339名学生走进企业82家。目前,已有10所中职学校与省内外34家年盈利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三是实施订单班、冠名班对口培养模式。枣庄理工学校、台儿庄区职业中专等7所中职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年累计招生人数达956人。四是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力,推进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把企业办在学校,把师傅带进课堂,学生随时进行现场实习实训。发挥枣庄市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联盟平台作用,新增“1+x”证书制度试点92个,全市共有1266名学生获得证书。
三、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创新农民教育提升招生方式与培养方式,把学校开在田间地头,把农民专家请进课堂,课程设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习实践与振兴发展紧密结合,授课时间与农忙农闲紧密结合,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村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举办学历提升班。实施全市农村(社区)基层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农村(社区)“两委”成员试点招生46人。举办乡村振兴大专学历提升班,招生43人,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二是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山亭区职业中专联合枣庄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枣庄职业学院成立的枣庄市乡村振兴学院,加大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以上年培训累计约7000人次。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启动滕州市职业技能提升暨在校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年培训量达3.3万人次。
四、拓宽视野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我市始终把“职业教育走出去”作为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枣庄市职业院校与菲律宾打拉市、韩国高敞郡、日本美弥市等开展产学研融合交流,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互推职业教育资源。枣庄职业学院成立墨子国际学院,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日本和歌山国际福祉专门学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和“海外学生实习基地”。枣庄经济学校与德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SGAVE合作项目,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