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我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在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調研中發現了不少地方的好經驗好做法,“福建教育微言”開設“區(縣)書記談優質均衡”專欄,報道部分先行創建縣(鼓樓區、晉安區、思明區、湖裏區、三元區、漳平市)的主要做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供各地參考和借鑒。
廈門市湖裏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力促優質均衡
中共廈門市湖裏區委書記吳新奎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廈門湖裏區把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舉全區之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現代化教育強區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一、責任擔當促合力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始終把教育作爲湖裏區高質量發展赢得優勢和提高城市競争力的重要工作,以“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區”爲抓手,主動作爲,争優創先。成立以區委書記爲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召開創建動員大會,出台優質均衡發展“十大攻堅工程”等系列文件,細化部門、街道、學校職責與任務,強化責任擔當與創先意識,營造了凝心聚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濃厚氛圍。
二、保障優先促提升
教育投入優先安排。依法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兩個“隻增不減”,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支出15.61億元,年增長率爲8.3%,占民生支出的30%。學位難題優先破解。大力實施“補短擴容”工程,攻堅克難破解教育用地涉及的征拆、規劃等問題,實施高品質校園建設。2021年以來廈門梧桐實驗學校等一批九年一貫制學校高标準開辦,有效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進一步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資源配置優先考慮。對30多所校園進行“微更新改造”,一批老校硬件實現換代升級,校園環境煥然一新,全新打造音樂美術專用教室,讓五育并舉有了硬件支持;通過租賃、共建、共享等方式擴大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近6.5萬平方米,提高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和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教師隊伍優先建設。教師編制優先保證、優先配備。實施“先鋒計劃”,舉辦校長論壇、公開競聘選拔副校長等方式,優化校長隊伍;實施“引領者計劃”,持續推動名師名校長建設工程,去年以來新培育了省級名校長2名、特級、高級教師52名、市級骨幹教師201名。
三、管理創新促質量
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探索教育集團、合作辦學和委托管理的模式,組建了湖裏實小等6個教育集團,與2家市屬學校合作辦學,對7所民辦學校派駐執行校長,初步實現公民辦校、強弱校的抱團發展;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數量位居全市第一,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日益成熟,有力地助推區域優質均衡發展。教育治理機制創新。全市首創配置校外培訓機構專職責任督學,建立網格化動态排查機制,先後關停79家無證學科類培訓機構;推進特色課後服務“四化建設”,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率先建立校園周邊整治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實校園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确保師生生命安全;加強教育督導,責任督學“三三聯動”挂牌督導新模式獲評市級優秀督導品牌。民辦教育管理創新。通過民辦學校年檢、績效考核、小片區管理、公民辦結對等創新舉措,促進民辦學校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縮小公民辦學校之間的差距。2021年以來關閉4所辦學條件薄弱的民辦學校,6所民辦學校升級爲一級民辦學校。
下一步,我們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錨定目标,強化責任,攻堅克難,确保如期實現“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創建目标。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