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日前,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教师”名单公布。“最美教师”以他们对人民教师最朴素的理解、最动人的诠释、最温暖的表达,迎接第38 个教师节,献礼党的二十大,凝聚起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审美力量。

  福建教育微言推出《“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最美教师”,聆听属于他们的“最美”故事。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看见大海 

  —— 

  记莆田华侨中学徐清风 

新媒体矩阵

  援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既向往又害怕的事:向往的是,援藏是一项精神崇高的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工作;害怕的是,高海拔对人体的伤害,是医学界称之为“高原病”的终生伤害。但是对莆田华侨中学的徐清风老师来说,援藏,是他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他不惜一而再地踏上那条天路,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找到自己的天堂。 

  播撒红色种子

新媒体矩阵

  2019 年 7 月,莆田华侨中学德育处主任的徐清风报名参加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时年 48 周岁。  

  “那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什么。”回忆起当初的决定,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徐清风有点腼腆,诚恳地说自己并没有太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简单地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培养眼前这些更大的大山里的孩子,鼓励他们将来走出大山,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现实很快就让他遭受重击。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虽然被称为“众水汇合之地”,但最低海拔依然高达 3100 米,平均海拔更是超过3500 米,地势极为险要,当地民间流传着“阿里远,那曲高,昌都险”这样一句话。而徐清风长期生活的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大多数地方的海拔都不足百米,与昌都落差在三千米以上。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是很多长期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难以想象的。在藏区的日子里,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几乎纠缠着徐清风的日日夜夜,“胸口就好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经常都要晚上3点后才能睡着,睡着了也会憋醒。早上又得早起看晨读,睡眠严重不足”。  

  抵达受援学校的第一天,徐清风就积极向当地同行和先期来援的同事请教,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身体尽快适应过来。十多年的政教生涯,让他早就练就了熬夜工作的习惯,即使彻夜难眠,第二天清晨他也依然早起晨读、教学、晚自习、巡逻,忙碌着教学,忙碌着政教的工作。他说,每天用工作来充实自己,就不会太想家,太想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既然选择援藏,就要担起这份责任,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再说了,我还是个 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呢。”每次内心脆弱想退缩的时候,徐清风都会这样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入党誓词。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从 2019 年 7 月入藏,三年来,徐清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在开展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他还坚持红色浸染,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他先后邀请福建省委党校和泉州市委党校的教授来昌都给对口支持学校教师上党课,培训人员 750 人;组织 160 名藏汉青少年结对到龙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并把福建红色教育资源引进对口支援学校校园文化,开设福建教育专栏、福建文化长廊等,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在卡若二中建设最先进的信息化图书室,让学生全面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徐清风还把学校德育长廊的内容进行了更新,突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教育,并融入“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通过新旧社会照片对比、学生身边变化图片展示等,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  

  不仅如此,他还在周末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红心向党,青春无悔”歌唱比赛、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加强对藏族孩子的红色文化浸染,增强他们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对祖国的认同感。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了昌都市政府和人民的认可,2020 年,卡若二中被评为昌都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援藏教师刘斯被推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徐清风也被中共昌都市教育局党委授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把“爱”作为教育的核心

新媒体矩阵

  扶贫先扶智。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探索产生的“惠民班”模式,让广大农牧民子女能够有学上、上好学,有效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全校 2000 多名学生中 95%以上都是附近区县的农牧民子女,且吃住行基本上全免,因此,当地人亲切地称呼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为“惠民班”。  

  但因为早期教育的缺失,“惠民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尽快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徐清风一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根据《中小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为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一分子,徐清风深知“爱”是教育的本质,在平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中始终把“爱”作为教育的核心。他在物质上关心、帮助学生,赠送给学生 250 多本英语口袋书和笔、卷笔刀等学习用品,还每年结对帮扶一个孤儿院孩子,给予必要的资金和生活物品,免费为他们补课;他在精神上照顾、爱护学生,与他们共度几乎所有的节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激励他们快乐、自信地成长。  

  藏族女孩措吉就是徐清风的帮扶对象之一。  

  2020 年暑假,因为疫情暴发,援藏团队无法回家乡看望亲人和朋友,徐清风等人索性带着自备的一些日常用品,前往离学校 100 多公里的类乌齐县下的一个村庄,和学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并宣传党的政策。其中有一个叫措吉的女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足够信心,仅靠父亲打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随时都有辍学的风险,时常陷入焦虑情绪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徐清风便主动提出和她结对子,消除她的后顾之忧,使之得以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一行动是有效的,措吉今年中 考以737 的高分考入了内地西藏班。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措吉的妹妹也顺利地进入惠民班学习。  

  “对一个老师来说,这是最高的荣誉。”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徐清风深深地知道,这些藏牧民孩子真正缺的是什么,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懂得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让福建经验生根发芽 

新媒体矩阵

  从 2016 年 7 月起,福建对口支援西藏地区从林芝市调整到昌都市。6年来,福建省教育厅选派 170 多名教师,对口支援昌都市直和四个县的学校,工作成效突出,受援的第三高级中学高考上线率提升了 23.5%,卡若二中连续两年升入内地高中班人数位列西藏自治区第一名,洛隆县小学升入内地初中班人数跃升至昌都市第一名,昌都市感恩教育研究成果入选全国第五届创新博览会,并在广东珠海展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当地同胞奋勇向前的结果,也离不开徐清风等众多福建援藏教师的倾力奉献。  

  刚到昌都,徐清风就在学校紧缺英语教师的情况下,服从学校安排,完成 2 个教学班的教育教学任务,每周授课 16~18 节。卡若二中的生源基础不是特别好,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他在日常教学中引进了项目化学习教学方式,强调真实情境的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教—学—评”一致性,提升教学效果。为了尽量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正常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给学生们义务补课,查缺补漏,引导他们树立信心,立志成才。刚接手七年 5 班时,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全年段垫底。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语单科平均分位居全年级第二名。步入教室那一刻,班长代表全班同学为徐清风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让他备受感动和鼓舞,忍不住即兴和学生同唱了一首励志歌曲《大山的孩子》。  

  “让卡若二中的孩子能够与福建的孩子得到同步的教育,汲取同样的知识,是我们想要实现的构想。”同样身为福建援藏教师,卡若二中的校长李光文这样说。  

  福建援藏教育团队不仅仅在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他们还着眼于“支持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示范学校的目标,积极引进福建教育成功经验,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力图打造昌都教育的自我造血功能。

  尾声

  2022 年 7 月 17 号,徐清风所在的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结束了三年援藏工作,他也终于回到家乡,见到在外打拼的儿子和已经退休在家的夫人,还回山里老家陪已经 80 多岁的父母住了几天——亲人,是徐清风在援藏期间最放不下的牵挂。但夜深人静时,听着海边滚滚而来的波涛声,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高原上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三年前,你还会选择去援藏吗?”在欢迎徐清风返乡的活动上,莆田华侨中学的同事们好奇地这样问。“会。一定会。”徐清风眺望着不远处的兴化湾,坚定地说,他想让西藏的娃娃们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看到大海,不仅是物理上客观存在的大海,还有知识的海洋。  

  有爱的人总是会实现梦想的。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20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