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日前,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教师”名单公布。“最美教师”以他们对人民教师最朴素的理解、最动人的诠释、最温暖的表达,迎接第38 个教师节,献礼党的二十大,凝聚起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审美力量。

  福建教育微言推出《“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最美教师”,聆听属于他们的“最美”故事。

  剪出生命之美—— 

  记柘荣职业技术学校郑平芳

新媒体矩阵

  卷轴徐徐展开,一名专注剪纸的女子、三位亭下对弈的老者、四个手抱太子参的娃娃相继跃入眼帘,栩栩如生;其间还点缀了一座拱桥、几缕柳枝、若干古民居,惟妙惟肖。这些意象又巧妙地组合成一个“福”字。  

  卷轴如画,美不胜言,却又不是画,而是一幅剪纸作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柳树、廊桥、古民居,这些柘荣的传统特色,被一一纳进“福”里表现出来,小中见大,让人感叹剪纸艺术之“美”、之“巧”、之“广”。  

  是谁的巧手剪出了这幅美好呢?  

  她便是柘荣职业技术学校剪纸教师郑平芳——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一位德艺双馨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创造美: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剪纸之美 

  “剪纸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地方特色,传播传统文化,是我们剪纸人应该守的正道。”郑平芳的话掷地有声,诠释了那幅“福”字的创作理念。  

  正因有此创作理念,郑平芳尤擅用剪纸中最具特色的组画形式,来表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历史故事和意味深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是什么让您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剪纸这项传统艺术?”作为剪纸大师,郑平芳常被问及初衷。  

  “就是喜欢。当然,也要感谢外婆,还有父亲。”她外表爽朗,说话也干脆利落。  

  郑平芳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有一手绣花和剪纸的绝活,总能在针线和剪刀翻飞间绣出、剪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让郑平芳心动不已。这种创造美好的女红艺术,就像一粒种子,悄悄地落进郑平芳的心田,成为她日后钟情剪纸、钟爱传统文化的基因,影响她的一生。后来,父亲在关键的时间节点,让初中毕业的郑平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学习美术,为她扎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土搭建了脚手架。  

  2000 年 5 月,柘荣县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柘荣的中小学教师纷纷走进袁秀莹、王描眉等老一辈剪纸大师的课堂,接受剪纸培训,郑平芳就是其中之一。剪纸就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郑平芳剪纸创美和表现传统文化的热情。从此,郑平芳为剪纸而痴狂。为了练好刀工,一幅图案她能重复剪数十遍,常常练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和学生的作品,她腾出自家杂物间,改造成剪纸艺术馆……热爱和进步同向同行,钟情与美好共生共长。郑平芳的剪纸技艺越发成熟,其作品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2008 年,郑平芳从柘荣三中调往柘荣职业技术学校,从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变成一位专职剪纸教师。研究剪纸、教学剪纸,传承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成了她的志业。郑平芳积极探索新的剪纸形式和剪纸主题,只为使剪纸艺术焕发时代活力,强化其表现力和生命力。她用各种颜色、各种材质剪刻,开发套色剪纸、多层剪纸、立体剪纸,还融入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技艺,吸引众多学生和群众加入剪纸行列……她将剪纸与传统文化结合,用巧剪讴歌传统美德、表现传统诗词等,使剪纸作品内蕴的传统价值越发深厚……  

新媒体矩阵

  2012 年,郑平芳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8 年,郑平芳被命名为第四批“福建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 《医宗药祖》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妈祖林默》和《中华绝技——霍童线狮》也先后荣获第六届、第十二届中国海峡工艺品评比金奖,还有不少作品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等收藏。  

  收获意味着成长,更代表责任。  

  郑平芳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思考更为系统和有价值的创作,她对自己、对弟子的要求越发严格了。  

  8 月中旬,郑平芳带领和指导几名徒弟一同奋战了 2 年的《剪唐诗》一书即将付梓印刷。提到《剪唐诗》,郑平芳的弟子们提到最多的是郑老师的高要求和加班到深夜的情景。  

新媒体矩阵

  为了创作书中的 120 幅唐诗剪纸,郑平芳从组织大家读唐诗、理解唐诗之美开始,而后构思要剪的场景,既要求细节趋于完美,更要求有意境、有整体效果。比如杜牧的《清明》,陈丽萍第一次剪时,行人的特征难以渲染诗中“欲断魂”的意境,重新创作后,再修改两次才通过。再如王驾的《雨晴》,林爱琴初次完成创作时,既有刀工不够细腻的烦恼,也有意境不足的困惑。所幸大家有个好习惯,遇到问题就到郑老师开辟的工作室讨论,经过五次调整,才算正式完成。  

  …………  

  即便创作不易,修改很难,但谈到《剪唐诗》时,郑平芳和弟子们脸上洋溢的却是成就感和幸福感。林爱琴说:“每幅作品完成后,我都好像如梦初醒,感觉自己对剪纸的理解更深了,能力也更强了,这个过程也是美的享受。”  

  郑平芳正是秉持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带着弟子,以剪纸弘扬传统文化,用巧手彰显民间艺术之美。

  传扬美:倾力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只有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郑平芳深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畏难等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是她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郑平芳充分运用自己剪纸技术强、剪纸工艺丰富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开足马力。当学生以为剪纸只是一张图时,她以立体剪纸,让作品“站”到学生面前;当学生以为剪纸只是红色的时,她以套色剪纸和多层剪纸,让作品美得像一幅色彩多样的油画;当学生认为剪纸和自己的学习无关时,她带着中药学专业学生观察中草药的特征,再剪“中草药”,既丰富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又提升学生的剪纸技巧;当学生认为剪纸主题都太乏味时,动漫头像和卡通人物却从她的巧剪下诞生……  

  剪纸的多样、剪纸的多彩、剪纸的多奇,使学生对这项民间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美的追求可以生发兴趣,但现实的困难一样容易打击兴趣。作为剪纸大师,郑平芳剪一幅绝美的作品并不难,但对于初学剪纸的学生来说,“拦路虎”往往相伴于侧。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郑平芳亲身示范、温声安抚——  

  “这个部分觉得太难了,可以化繁为简。”“不着急,这里剪坏了,可以先放在一边,一会儿再想办法补回来。”“这里可以重新画一条线,帮助我们更好地剪下去。”  

  “郑老师很温柔,很耐心,还很会找优点。我们很喜欢跟她学剪纸。”一名学生说。  

  她还自掏腰包激励学生——  

  为了让受挫学生重振信心,她常故意谎称其作品可以装裱出售。学生们不知道,自己从郑老师手中接过的“作品费”,都是郑老师从工资里挤出的钱,他们的作品至今还躺在郑老师的工作室里。

  有了郑平芳的倾力指导与多维支持,学生们不断攻克难关,快速成长。在郑平芳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很特殊——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师曾瑞意。曾老师从未学过剪纸,却被郑平芳的剪纸艺术吸引,诚心向郑平芳学习,他的作品曾于 2013 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如今,剪纸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剪纸要能称得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只是个别人掌握的技艺,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更多的爱好者和从业者做支撑。”郑平芳说。

新媒体矩阵

  因此,郑平芳以“弘扬传统艺术,培育剪纸人才”为己任,除了倾心培育本校学生,还走出柘荣,到宁德各地授课。从 2011 年起,郑平芳利用双休日去宁德市各院校授课。她先到位于福安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上课,上完课后马上赶往蕉城区,给宁德师范学院、宁德技师学院的师生上课。2014年以后,她逐步扩大传承范围,和福安市老年大学退休老人交流,传授柘荣剪纸技艺。她还每周日给蕉城区幼师协会旗下各幼儿园的教师、宁德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免费上课,每周一进宁德监狱教服刑人员剪纸和做人做事的方法。2016 年下半年,她又到霞浦职业中专学校普及柘荣剪纸……  

  明月清风剪上出,苦心凝处百花开。多年来,郑平芳给万余人上过剪纸培训课,其中几百人成了剪纸人才。他们有的走进学校,用心耕耘剪纸之花,使柘荣剪纸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有的开办剪纸艺术馆,专门从事剪纸艺术的设计、剪刻、传承;有的注册剪纸公司,从事剪纸的生产、销售;有的专职培训初级剪纸能手……他们中,有 4 名工艺美术师、3 名助理工艺美术师和 5 名剪纸高级工。更令人欣喜的是,郑平芳的“大弟子”吴敬銮,在浙江温州创办了以剪纸为核心的公司,主要服务中国平安、旺旺等大企业,年产值超过 3000 万元。由他投资的柘荣县剪纸康养主题民宿园已经投入500 多万元。他将由此探索一条剪纸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为柘荣剪纸人才创造就业机会、为柘荣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反哺这片造就了他的土地。屏南县龙潭村古民居开业在即,剪纸也将成为体验的主题之一。  

  弟子们的成长带动了剪纸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发展,使剪纸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产业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剪纸必将为闽东大地的乡村振兴剪出一片独特的景致。  

  这不正是郑平芳多年来心心念念,想要听到的剪纸传承发展的回响吗?  

  融合美:彰显人格之美,播撒公益之美 

  “人一定要有慈悲心,一定要关爱可怜人。”谈起学生的发展,郑平芳不免提到一个让她最上心,也倾注了最多心血的特殊学生群体——残疾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她带过的残疾学生已超过 30 人。  

  在郑平芳看来,对残疾学生的帮助,如果仅是捐赠金钱、给予物资,治标不治本,难有长效;对残疾学生的帮助,最根本的是“改造灵魂”,让他们获得力量感、价值感,引导他们融入社会。而她要做的,就是发挥自身所长,依托剪纸艺术,亲力亲为,“一点一点地把他们带进阳光里”。  

  残疾学生小金一出生就被开水烫伤,皮肤溃烂,落下重度残疾;残疾学生小达年幼时因高烧双耳失聪……他们的遭遇虽然各不同,但都曾有共同的障碍:自卑、抑郁,难与人正常交流,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郑平芳教他们设计剪纸,为他们展示很多类别的工艺,让他们从掌握剪纸技艺开始,感受自己的能力,加强力量感。其后,又将他们从剪纸的后台推到公益传承剪纸活动的前台,让他们发挥所长,指导初学者,强化他们的价值感,使他们从恐惧面对大众、羞于表达自我到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大家,渐渐走出阴影,慢慢走向自信。  

  他们没有辜负郑平芳的期望,跟随郑平芳开展公益传承剪纸活动百余场后,掌握了教学方法。小金成为中小学外聘教师,教中小学生剪纸,还被评为柘荣县第一批“农村实用剪纸人才”,获得宁德市第五届“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小达成为柘荣县职业技术学校剪纸和竹刻社团外聘教师,被评上全国“最美中职生”,获得柘荣青年五四奖章。  

  他们说,当学生叫他们一声“老师”,他们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学好手艺,造福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弱者。  

  当然,郑平芳给予残疾学生的关爱是全面的。为了便于腿脚不便的残疾学生出行,她捐助小金 3000 元、小燕 2000 元、小斌 1000 元买代步三轮电动车;为了让残疾学生安心地参加公益传承活动,她自掏腰包买剪刀、纸等物料;为了让残疾学生有归属感,她变卖河滨花园 50 平方米的套房,换成同等面积的一楼工作室,以之为学生的交流场所,自己则栖身在储藏间……  

  郑平芳就像一座灯塔,用心用情,发光发热,只为引领残疾学生从人生的灰暗处走向生活的阳光里、从个人的小世界奔向社会的大世界,力促剪纸之美与人生之美的碰撞、融合。  

  其实,对残疾学生的关爱只是郑平芳公益心、公益行的一个生动侧面,她的公益之行早已与艺术人生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生命中涌动的血脉,彰显了她的大美人格。  

  多年来,郑平芳坚守公益剪纸原则。她开展的公益剪纸传承活动,从来都自掏腰包、自备物料。她的剪纸作品从不出售,仅有的几次名作拍卖,所得最后都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如,2014 年 5 月,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公益拍卖 6600 元,她将拍卖所得捐赠给被火烧伤的两名儿童的家长。同年 9 月,金奖作品《普天同庆》公益拍卖 8200 元,她又将拍卖所得捐赠给贫困大学生用于缴交学费。更多的剪纸作品被她送给、“借”给别人,不收一分钱,既为宣传剪纸技艺,亦为美化场所环境。她甚至将这几年的异地授课费 4600 元捐赠到宁德慈善总会,帮助宁德的一批残疾人。  

  近年来,郑平芳和学生还开展了几场让柘荣人津津乐道的大型公益活动。她用上等绒布剪了 100 幅“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鸳鸯戏水”的婚庆剪纸,免费赠送给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伴侣。她带着残疾学生连续 9 年剪“牡丹寿”,每年底免费赠送给寿星装裱好的手工大寿卷轴剪纸,累计 1000多幅。此外,受她影响,吴敬銮每年底也会给群众免费赠送数万张“福”字窗花。  

  “喜”“寿”“福”剪纸年年飞进寻常百姓家,增添喜庆气氛,让更多人看到了生活中的传统、传统里的美好,更让人们看到了剪纸人美好的心灵。  

  这就是郑平芳,她倾己所有,回馈社会,以高超的剪纸技艺、强烈的责任担当、深沉的慈悲之心创造美、传扬美、融合美,书写了非遗传承人的最美华章。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20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